新闻中心

EEPW首页>智能计算>业界动态> 第四次工业革命大幕速起,实现伟大复兴要严防对海外人工智能技术的三大依赖

第四次工业革命大幕速起,实现伟大复兴要严防对海外人工智能技术的三大依赖

作者:刘朝晖 陈皓 陈娇 时间:2024-03-27 来源:北京华兴万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收藏
编者按:纵观人类近现代史,每一次工业革命都是将战略性科技转化为生产力,从而创造巨大的新增财富和全面提升国家竞争力的过程;而且一个国家在工业革命面前的“沉与浮”,则取决于一个国家对这些战略性科技和产业化能力的把控。从被称为蒸汽机时代的第一次工业革命、被称为钢铁与机电时代的第二次工业革命、被称为芯片和网络时代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到今天正在发生的被称为算力和人工智能时代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无不遵从着这个规律。


本文引用地址://m.amcfsurvey.com/article/202403/456896.htm

政策建议

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才刚刚拉开序幕,目前哪一种技术架构和发展路线将成为最广泛的选择尚未完全清晰,各种参与者的优势打造和累积如何转化为未来的竞争力还未有决定性模式,因此中国企业抓住目前的战略机遇期还可以实现巨大的发展,并让我国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首次参与策源地红利的分配。政府相关部门在十四五和2035远景目标规划中不仅要大力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开发,而且要大力强化自主可控人工智能技术体系和产业生态的建设,为此我们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1.建议尽快成立跨部门的人工智能推进委员会,快速推进人工智能技术相关的评估、评价和规划工作。评估工作的重点放在评估安全风险和产业风险等方向上,发现采用美西方技术和产品将给国家安全和信息基础设施可能带来的威胁和风险,以及诸如美国政府不断加码的限制措施给整个产业链带来的挑战等,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政策和措施。

评价工作的另一个重点是评估英伟达和AMD等全球领先企业的人工智能技术产品和产业生态,与我国企业提供的相对应技术产品和生态建设的优劣势比较,对于国内企业可以与这些海外竞争对手比肩的技术与产品加以支持和推荐,对于相应技术产品和生态建设的薄弱环节加以扶持和推动。规划工作则基于这些评估和评价工作的成果,积极推动相应中长期规划和支持措施的形成。

2.加快形成我国人工智能协同和协调机制,支持龙头企业建立更强大的自主可控技术体系和产业生态。从美国政府连年出台管制政策,限制美国公司和与美国相关的海外技术公司向中国出口高算力芯片和半导体设备等举措来看,人工智能的重要性已经超越了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调控范围,因此我国政府也要尽快推出相应的举措来推动自主关键技术体系和产业生态建设。

目前非常急迫的工作有两项。第一项是引导和协调建立在英伟达GPU架构上的国内应用向自主人工智能架构迁移,因为这些应用主体未来在顺利获得美国GPU产品上存在巨大的风险,同时诸如华为昇腾等国内人工智能生态已经具备了承接迁移的能力。第二项是协调国产人工智能芯片、框架等核心软硬件,与CPU、内存、存储、操作系统、服务器整机等产业链相关环节协同攻关,打造全球领先的、完整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例如鼓励和协调大学和科研机构依靠自主可控的人工智能技术开展研究,而不是去不断完善海外企业的技术和应用。

3.尽快推出支持“产学研用”深度合作的政策体系,支持自主可控的人工智能技术首先在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中扎下深根并最终长成大树。应用将是人工智能技术的生命力所在,中国应用决定我国人工智能发展道路,并在此基础上为世界贡献中国创新。近年来包括人工智能等信息通信技术快速发展,催生了许多新经济运行模式和商业模式的出现,例如ChatGPT和Sora这样的创新即应用、创新即服务等新模式,已经在互联网和其他多个行业得到了验证。

为了实现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我们庞大的制造业和服务业需要使用不同的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工具和全面解决方案,同时新兴的服务业需要新技术作为底座去提供支撑,因此应在相关制造业和服务业中推出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优化发展的重点工程和示范项目,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快速走进实际应用。

同时,也要针对不同的应用提出支持自主可控人工智能技术的要求,如要求全部或者主要依靠政府资金或者国家拨款的项目应该主要采购自主可控的人工智能技术和产品;对于完全使用自筹资金的项目,一方面在立项时如规划使用国外技术需提供安全可控评估报告,同时对采用自主可控技术和产品的项目给与更高的能耗指标。快速而深入的应用可更好满足我国在第四次工业革命到来之际的经济发展需求和创新生态建设,抢先覆盖更多的人工智能技术创新领域和社会经济部门。

抓住难得的机遇窗口

展望未来,我国人工智能技术体系和产业生态建设充满了机遇与挑战。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决定性技术和战略竞争焦点,美国政府的步步紧逼一方面给我们带上了发展的紧箍咒,另一方面美国厂商也在快速让出份额曾经超过80%的市场空间,因此我国人工智能芯片生态也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但是从目前的竞争态势来看,人工智能芯片领域内的竞争态势是阵地战而不是破袭战,近年来全球有很多新创企业都先后声称其技术比英伟达GPU芯片更快更强,但今天的局面仍然是英伟达一芯难求。

1711517838824261.png

华为围绕其昇腾系列AI处理器和基础软件,构建了Atlas人工智能计算解决方案,包括Atlas系列模块、板卡、小站、服务器、集群等产品形态,在美国政府不断加码的限制中,支撑了国内人工智能技术和产业化的发展。图片来源:华为网站

当然,竞争从未停止,在英伟达近日举行的GTC 2024大会上该公司又推出了全新的基于GPU的超级人工智能芯片,在性能和能效方面实现大幅提升。不过面对英伟达完善且仍在不断扩展的技术架构和生态体系,全球范围内能够与英伟达在人工智能领域比肩的企业也都一直在竭尽全力加快技术研发和生态建设。例如在美国近年来同样得到广泛关注的企业是AMD公司,该公司具有全球领先的CPU、GPU、FPGA和连接技术组合和生态。

在国内市场上,华为的昇腾人工智能芯片能够在美国政府再次推出限制措施后快速承接和支撑国内需求,是因为该公司不仅推出了自己的昇腾高性能人工智能芯片,还拥有昇腾CANN异构计算架构和昇思MindSpore深度学习框架,在提供完整解决方案的同时完成了昇腾AI生态的初步构建,发展1000+行业合作伙伴,共同孵化了超过2000个解决方案。

在当前亟待打破和摆脱对技术跟随和依赖的局面下,我国政府提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和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可谓恰逢其时,这将推动我国利用人工智能技术领域的自主创新来在新一次工业革命占据有利位置。在国家相关部门的支持和引导下,在企业和科研机构对创新孜孜不倦的追求下,形成信任自主创新、依靠自主创新和发挥自主创新的发展模式,将帮助诸多行业在人工智能领域摆脱对海外技术的三大依赖,在成就光耀世界和服务世界的中国创新的同时,分享到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创新策源地红利。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关键词:海外人工智能

评论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