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消费电子> 2006年有线电视数字化不足一成

2006年有线电视数字化不足一成

——
作者: 时间:2007-03-29 来源:中国电子报 收藏
格兰研究调查显示:截至2006年底,中国有线电视用户的总量是13900万,有线数字电视的用户数量为1305.89万,中国有线电视的数字化程度为9.4%。截止到2006年底,有线数字化程度相对较高的前四个省份依次是宁夏、广西、广东、浙江。2010年中国有线数字化的比重将达到50%以上。

2006年有线数字化发展体现出以下几个特点:数字化速度明显加快;有线数字电视与IPTV的竞争加剧;数字化从城市向郊区进展。运营商对机顶盒有两种主要的推广模式,其中购买方式最为主要,合作方式也被越来越多的运营商采用。基本型机顶盒仍然是目前有线网络运营商招标的主要类型。

从世界范围来看,有线数字电视和卫星数字电视之间的竞争从整体上在加剧。中国的有线电视是数字化的重要通道。但我国有线数字化暂时缺乏整体配套产业政策。因此,中国要提高整体数字化程度,必须依靠卫星数字电视。

两个发展阶段

格兰研究公司认为,中国有线数字化将从整体上分为两个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技术平台的转换,即将原来的模拟平台转换到数字平台上来。这一阶段主要是运营商对采、录、编、播、收进行数字设备的选型,搭建可以支撑数字电视运营的技术平台。这个阶段需要15到20年的时间。

第二个阶段是市场转换阶段,即以用户为核心进行市场运营思路的转型。这一阶段的典型特征是运营商对市场有更多的把控力,以用户为核心来经营数字付费节目。原有的体制不再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运营商将从行政体制过渡到一个以“经营”为主的公司。这个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

80余城市开展整体平移

2006年有线数字化发展体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数字化速度明显加快。

其一,在2005年处于观望的有线电视标杆城市,如北京、上海、重庆、天津、广州,都已相继在2006年开始进行或部署数字电视的整体转换工作,探索出适合本地发展的有线数字化模式,这些标杆城市的进展将对整个中国的数字化发展在未来几年产生巨大的推动力。

其二,在全国范围内,已有80余个城市/省份对数字电视整体转换有了实质性的操作,有线电视数字化由点到面已经全面展开,这将对整个中国的有线数字化建设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

2.在积累其他城市经验的基础上,一些城市对整体转换的规划方案越来越成熟,数字化速度比较快,发展有条不紊。

比较突出的是江苏省南京市,仅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70万户的整体转换工作。

3.运营商积极探讨机顶盒成本的消化方式,数字化后节目的运营模式,目前已经存在多种商业发展模式并存的局面。

在各地数字化的进程中,运营商从当地实际出发,探索符合当地实际的有线电视数字化商业模式。如:杭州、深圳、广州、南京、上海、北京、大庆等地,商业发展模式各有不同,这种百家争鸣的局面有利于促进产生成熟的商业模式。

4.有线数字高清的发展“小荷才露尖尖角”。

2006年世界杯等体育盛事的召开,以及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高清转播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有线数字高清的发展,2006年,我国市场上已经有数千台高清机顶盒。

5.有线数字电视与IPTV的竞争加剧。

泉州、杭州数字电视的发展就充分体现了现阶段有线数字电视和IPTV的竞争特征:既有竞争也有融合。

6.数字化从城市向郊区进展。

目前在青岛、深圳、南京等地,市区的技术平台转换工作已经告一段落,数字化工作正在向郊区挺进。

强制转换遇阻

2006年有线数字化中存在的问题:首先,为了政府业绩而整转,却没有真正理解数字电视的魅力,对用户进行强制转换,没有顾及到老百姓的感受。其次,对数字电视知识的普及没有做到位,致使用户对数字电视产生误解,在一些地区出现“集体拒转”。整体转换完毕的数字电视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遇到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再次,有线电视的维护费盲目提高,而节目内容的质量却没有跟上,使用户谈之变色。最后,整体转换仅依靠银行贷款,使运营商背负巨额偿还贷款的压力。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