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网络与存储>业界动态> 智能电网由概念走向实践

智能电网由概念走向实践

作者: 时间:2010-01-13 来源:中国电子报 电子网 收藏

  他指出,得以发展是基于人们对未来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有乐观的估计,它的主要目的也是为应对未来可再生能源的规模化利用。可再生能源的规模化利用会促进发电、输送、用电方式的重大变革。他认为,我国发展也应把促进新能源的规模化利用放在首位,现阶段我国应主要从新能源的分布式利用示范点建设入手,做好配电系统和分布式能源利用的有机整合,先在小城市做示范,而在大电网上宜先进行关键技术和标准的研究,比如框架结构的研究等。

本文引用地址://m.amcfsurvey.com/article/105057.htm

  中国有较好基础

  专家们认为中国具备发展的较好基础。中国在智能电网的研究上已历经多年,在1999年就提出了数字电力系统的概念,和现在所说的智能电网概念很接近。而面向可再生能源的分布式利用,我国在2001年就开始了分布式电力技术的研究工作。

  虽然之前并未出现智能电网的概念,但电力系统的数字化工作已经在我国电网的改进和发展上进行了,电力设备供应商许继电气总工、许继集团智能电网研究中心主任周逢权告诉记者:“我国原来发展的数字化变电站实际上和智能变电站是一个方向,它要求的是电力设备的数字化,主要的特征是实现了电力数据的采集和可视化,而智能化的含义则是在此基础上更进了一层,在可视的基础上要实现更多的控制和应用。”他认为,智能化是对数据的深层次加工,为自动化服务提供更智能的大脑,实现了变电站的更强的控制和自动化应用能力,比如自身的控制、自协调和互动能力等。除了这些之外,我国的电力设备总体上来说也相对比较先进,这些都为建设智能电网打好了基础。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