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专题> 互联网手机进入易变现难 供应链能力成短板

互联网手机进入易变现难 供应链能力成短板

作者: 时间:2012-11-30 来源:电子产品世界 收藏

第三只眼 模仿的陷阱

本文引用地址://m.amcfsurvey.com/article/139586.htm

  小米40亿美元的估值,让业内很多人热血沸腾。一时间,巨头们蜂拥而至,都想通过手机快速杀入移动

  除了巨头,新晋创业者也雨后春笋般出现。大可乐手机、博F16、北斗智薄大K……这似乎又是一个电商式的繁华景象。

  然而,小米的成功并不容易复制。“拼入口价值,不赚钱是美丽谎言。何时挣钱,以前做个旁观者很热闹,进来很煎熬,没有最低价只有更低价。”大可乐手机CEO丁秀洪在大可乐手机发布当天,就直言煎熬。

  曾是网易副总编辑的丁秀洪认为,未来移动娱乐是一个很大的市场,推一个网民平等享受的移动视频产品会很有市场。于是,丁秀洪组建了一个功能完整的团队,成员来自网易、腾讯、摩托罗拉、汤姆森等企业,涵盖、通信、市场、传统手机行业等。有了这样的团队,几家投资人很爽快地决定参与投资,一周之内就把首期款打了过来。

  “这样的团队之所以能说服投资人,因为和小米的初创团队很像。”丁秀洪言语中不自觉地流露出模仿小米的意思。

  大可乐手机在营销中的定位,同样学习了小米为发烧而生的定位,将大可乐手机用户群定义为喜欢随时随地上网的“微人类”。同时,也学习了小米利用微博等社会化媒体与网友互动,从而营造出一种热烈的氛围。然而,这种“微人类”的定位与小米的手机发烧友相比,明显缺乏精准性,999元定价的手机到底瞄准的是哪类人群,很难定义。

  小米手机的核心理念之一在于渠道。雷军曾表示,纯互联网渠道可以节省30%~50%的成本,这是小米成功的关键因素,也是互联网手机的精髓。在这方面,大可乐手机也是自采取这种发售方式。比如通过开论坛,聚集大量粉丝,甚至官网的手机介绍信息,都和小米官网十分类似。

  这样的复制,能否再造一个小米?在小米投资人童世豪看来,小米的崛起不仅仅是找对了人,看清了方向,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抓对了时机。那时,摩托罗拉,诺基亚刚刚倒下,无论是品牌空间还是产品空间都还足够,但是现在,拼低价、拼配置,国产品牌与海外品牌的竞争已经异常激烈。

  依赖一个微人类概念和一个5英寸大屏,能否拿下自己的独特用户群,目前尚难以判断。北京博思咨询董事总经理龚斌认为,做终端经营,不论是产品规划抑或产品选型,还是做品牌或传播企划,基于细分市场做更精准的策略规划才是基本功。

  科通芯城执行副总裁朱继志认为,市场对“第二”的反映没那么高。互联网手机给整个行业带来了新的东西,也给营销带来了很多启示,个性化要求高的手机瞄准的是多元化的市场,企业需要有自己的独特优势。

  11月20日,原定对11月15日当天在大可乐官网及苏宁易购网站下单的可乐粉发货。但是,大可乐手机官方微博贴出:因不可抗因素延迟发货。

  朱继志指出,互联网喜欢单点突破,但是对于产品公司就不一定能行。只要有一点问题,生产链就玩不转了。终端产品有许多综合要求,无法单点突破,因为线下生产有自己的节奏。互联网手机玩的是快,而把传统和互联网结合,需要考虑的不是快,而是要平衡快和慢的关系。

  在手机中国联盟秘书长王艳辉看来,互联网手机对行业判断比较欠缺,到底这个手机做怎样的配置,生命周期是多久,下订单要提前多久,这些都是问题。如果判断错了,要么缺货,要么就会变成库存。互联网可以做到八成,就推出来,然后再不断升级,但是对于传统的制造型产品——手机来说,要做成八成就推出的话,显然牌子就砸了。

资本观点

互联网手机五年内定江山

  科技发展带动了商业模式的变革,苹果的成功将软硬件的界限消融。在抢夺移动互联网入口中,一批互联网人带着互联网的思维与运营理念,跳入手机行业中。与此同时,资本也被带进这个原本与VC交集并不多的行业。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经营报》记者专访了启明创投合伙人童世豪,他全面解析了互联网手机领域的投资趋势与潜在风险。

  《中国经营报》:互联网手机的进入者越来越多,除了互联网巨头,也不断有创业者涌入,从资本的角度看,这块市场的潜力如何?你觉得这个市场带给新进入者的机会大吗?

  童世豪:之所以有这么多新进入者,从外界因素来看,硬件供应上已经具备了新进入者需要的供应条件。从人才储备上来看,摩托罗拉、诺基亚等品牌培养的人才,可以进入到这些新兴的企业。至于市场机会,去年小米做的时候,做的人不多,而现在到明年会有很多新进入者涌入,因此绝对会有一场恶战,最后也只能有3到5家做出来。而谁能做出来,还要看手机做出来的差别有多大,这个挑战是蛮大的。

  《中国经营报》:投资手机制造这个领域,你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有哪些?

  童世豪:在这个领域做一把就走,赚钱是没问题的。但要做品牌,还是挺辛苦的,而真正进入竞争,明年是第一年,3年看苗头,5年定江山。可以说,目前整个行业竞争还处于春秋战国时期,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才一年半时间,竞争已经越来越激烈了。创业者能否专心做这件事情,专注的态度是第一重要的。二是速度,无论是传统还是互联网,只有快才有机会;三是看如何推广。互联网有一定优势,但手机是铁人三项,第一项第二项没优势,第三项做得好也不行。对资本而言,这一块和电商会有类似的地方。资本市场一开始会尝试投几家,但最后还是主要的几家在竞争。因此不少企业会在前期拿到钱,但到最后,有些企业的钱肯定会不够用,从而难以继续融到资。

  《中国经营报》:互联网手机实际上是在赌入口。以小米为例,你如何看到这类手机的变现能力?对于现在进入手机领域的创业者,你有何建议?

  童世豪:小米的模式是从电商学到了很多教训的。比如在成本控制上,不会有暴利,但能够盈利,而在量产出去之后,在MIUI(小米科技旗下基于Android系统深度优化、定制、开发的第三方手机操作系统即Android ROM)上都是能赚钱的。

  另外,手机赚钱需要有足够的量,没有量是不会赚钱的。互联网公司在软件上能赚钱,是有机会的,但前提还要看“铁人三项”是不是做得好。

  对创业者来说,要关注能否持续赚钱,还是很难,因为做品牌需要的时间比较长。而从零开始,像小米一样的打法,希望也不大。当初对于手机取代PC的趋势,雷军很早就看清了这个趋势,因此雷军的时间点抓得好,非常准,团队的组合也很好,软硬件人才都有。此外,通过微博聚集了手机控活动参与者,一下子聚集了50万人,抓了一个族群,因此传播能力非常强。在这几个方面,有一点做不好,都做不出来。手机需要硬件、软件和市场三种合力,不同的人都需要组合好,因此磨合很重要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关键词:互联网智能手机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