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手机与无线通信>设计应用> 电梯也需节能――智能监控与节能系统的应用

电梯也需节能――智能监控与节能系统的应用

作者: 时间:2011-06-29 来源:网络 收藏

本文引用地址://m.amcfsurvey.com/article/156121.htm

  intdataLength;

  socketClient.Receive(&dataLength,16);//取得数据包长度

  byte*data=newbyte[dataLength];

  socketClient.Receive(data,dataLength);//取得数据

  destFile.Write(data,dataLength);//保存数据到缓冲区

  destFile.Close();//断开连接

  deletedata;socketClient.Close();

  2 实例分析

每停一次梯,减速、开门、关门、加速一般需要近8s,对于运行速度1.75m/s的,8s可以运行将近5层楼。不必要的减速、加速不仅大大增加了能耗,尤其是机械磨损也比正常运行要大很多。同时,频繁的开关门也使门的磨损大大增加。而制动频繁时,会导致电阻发热,通常温度都在100℃以上。为了使电梯不因高温而产生故障,就需要安装大排风量的空调或风机,这样一来能量消耗就更大了。

  下面是某26层楼载重为1000kg电梯为例,每天电梯不间断工作时间一般为10h,每小时的耗电量在15~22度1度=1kW·h=3600000J),相当于每4min就用掉1度电。

  表1是以小时为单位对电梯运行数据样本采集的平均值。等候时间是指电梯刚离开到下一次电梯来到(电梯往相同方向运行)的时间。消耗成本只计电价(0.5元/度),不计算消耗磨损等。从数据对照表来看,当加入了人像后,电梯的运行效率有明显提高。

  表2是当电梯外部无人的时候,电梯没有发生1次误停,这说明电梯在一直确认无人情况下,的准确判定率为100%。而当电梯外部有人的时候,发生了1次电梯没有准确停靠,分析判定为灯光等环境因素造成无法精确判定有无人的存在。当开始有人,后来没有人的时候,这种情况下总共发生3次误停:其中1次是由于电梯仅有1层楼距离到站时,乘客才无乘坐需求走出监控范围之外,分析认为监控未能即时把信息反馈给控制系统;另外2次误停分析判定为人像监测中发生误差造成的。根据以上数据,可以得出人像监控系统中由于人像监控时效性因素造成误差2次,由于外界环境因素造成误差2次,电梯准确判定停靠率为98.46%(该准确判定停靠率计算包含了轿厢内乘客停靠要求)。

  3 结语

  总的说来,尽管电梯监控系统没有达到百分之百准确判定,但电梯的停靠次数有了较大减少,也减少了乘客的等待时间,同时电梯的运送能力并没有明显降低,即使不计机器本身的磨损,消耗成本也有了一定程度的降低。在电梯外部等待区域安装摄像系统,通过对有无乘客的判别做出是否在此停留,这是提高电梯运行效率、减排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同时,这还使整个电梯环境能更加安全地运行———它能在电梯外部环境提供一定的监视,摄像系统支持的一定时间段内视频存储为之后对之前发生安全事故或者其他事件提供视频依据。但由于人像检测技术受复杂的外部环境,特别是光线等自然条件不可抗力因素的影响,以及本身算法需要一定时间,人像判定的准确性和时效性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p2p机相关文章:p2p原理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