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 闭

新闻中心

EEPW首页>工控自动化>设计应用> 智能建筑的防雷措施

智能建筑的防雷措施

作者: 时间:2013-03-14 来源:网络 收藏

2.4的制作安装
装置安装应分为普通和独立避雷针,普通避雷针是架设在建筑物或构筑物之上,独立避雷针则需要先埋设安装专用的杆塔(如水泥电杆、铁塔等),再架设避雷针。避雷针应安装稳定牢固,如果避雷针支架、杆塔较高,应考虑装设拉线(3根),以增加避雷针的稳定性。
避雷针一般由φ25镀锌圆钢制成,也可用直径φ40、管壁厚3 mm及以上的镀锌钢管制做,针长一般取2 m,上端加工成尖状。避雷针的引下线采用明敷,可用φ8镀锌圆钢或镀锌扁钢,其截面积应不小于48 mm2,厚度4 mm;暗装或烟囱上的引下线应采用φ12镀锌圆钢,注意在引下线弯曲处应加工成圆弧状,不得有直角弯。装设在烟囱、水塔上的避雷针引下线,如果采用镀锌扁钢,其截面应不小于100 mm2,厚度4mm。
避雷针应单独设置接地极,不能与设备的接地保护及工作接地装置等相连接,且接地电阻不得大于10 Ω。避雷针与被保护设备、建筑的空间距离应在5 m以上。
避雷针的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极的相互连接处应采取焊接工艺,并在焊接处涂以防腐漆。为了检测接地电阻和检查引下线的连接情况,或供等电位连接用,应在各引下线距室外地坪0.3~1.8 m之间设置断接卡子。当利用柱内钢筋作引下线时,应在每根引下线上与距地面大于或等于0.3 m处设接地连接板。
在发生雷击放电瞬时,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极(网)上的瞬时电位很高,对人身有很大危险,在接地极(网)及附近区域内还会形成较大的跨步电压。因此,接地极(网)应埋设在很少有人通过的地方,距建筑物应在3 m以外。为了防止雷电流流经引下线时产生的高电压会对附近金属物或线路形成反击,还要求引下线与金属物或线路等之间具有一定的安全距离。但在利用建筑物的钢结构或柱内钢筋体作为接地引下线时,由于整个建筑物已构成一个等电位“网笼”体,其距离可不受此要求限制。
半导体少长针消雷装置一般都是由生产厂家提供的成套产品,所以,在施工现场需要进行拆箱检查验收,在楼顶安装位置制作安装基础,预埋安装螺栓,然后再进行组装、吊装,找正固定和补漆等工作。
此外,还应注意不应在35 kV以下电压等级的电气设备构架上安装架设避雷针,因为这一电压等级电气设备的绝缘强度较低,以免雷击高压放电时产生的高电压造成设备损坏。

3 用
由避雷针、避雷带(网)下线和接地极(网)等所构成的避雷装置属于建筑物外部系统,可保护建筑物免受直接雷击和感性雷害的伤害。而建筑物内部系统则是防止雷电或其他形式的过电压侵入而造成设备损坏和人身伤亡事故,这是外部防雷系统所无法保护的。为此,常采用作为预防“高电位引入”灾害的设备。
由于与被保护设备相并联,并且所选用的避雷器的过电压低于被保护电气设备的绝缘耐压强度,所以,一旦出现大气过电压“高电位引入”,便可经过避雷器自动把雷电流导入大地,在线路引入的大气过电压过后,避雷器又很快自动恢复对地不导通状态,使电力线路的电流不至于通过避雷器泄露到大地。这样,就有效避免了高电位引入对电气设备和人身的伤害。由此可见,避雷器是用来保护电气设备免受雷电所引起的过电压危害、限制续流的幅值和持续时间的一种保护装置。
避雷器主要有额定电压500 kV及以下的普通阀式、磁吹阀式避雷器、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和管型排气式避雷器。一般变配电所和室内电气设备的过电压保护多采用阀型避雷器,室外多采用阀型避雷器和管型避雷器,而1 kV以下交流电力系统、低压电气设备的保护多采用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4 结语
为了加强雷电灾害的防御工作,保护国家利益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公共安全,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我们应当加强雷电和雷电灾害的研究、监测、预警、防护以及雷电灾害的调查、鉴定和评估。同时,防雷减灾工作应实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本文引用地址://m.amcfsurvey.com/article/159481.htm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