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 闭

新闻中心

EEPW首页>工控自动化>设计应用> 物联网技术在装备维修备件管理中的应用

物联网技术在装备维修备件管理中的应用

作者: 时间:2012-11-21 来源:网络 收藏

摘要:管理是装备维修管理的基础和先决条件,传统的维修备件管理方法已不适应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为了促进装备维修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提高管理的信息化、自动化及智能化程度,在备件管理中引入技术,通过对现行维修备件管理方法的缺点及维修备件管理对的需求的简要分析,对应用于管理系统中的主要功能进行了初步的设计和探索。
关键词:物联网;

0 引言
物联网是网络及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必然产物。然而,对物联网最早提出者的认定,却存在着一定的分歧。许多文献中认为,物联网概念最早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Auto—IDCenter(自动识别研究中心)在1999年提出来的;而在有些文献中,物联网的概念早在1995年比尔盖茨的《未来之路》一书中已经提到。到底是由谁先提出来的,已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物联网的应用及发展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多方便,而且其发展前景也备受瞩目。2009年,随着温总理的一句“感知中国”,有关物联网概念模型、关键技术及应用的研究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物联网的应用及发展也越来越受到各行业领域专家的关注。

1 传统备件管理方法存在的缺陷分析
传统的粗放型备件管理方法,一般都过于依赖人为因素,自动化、智能化程度低,人员一旦变动,将不利于维修备件管理工作的继续展开,影响维修工作的进程,延误装备的正常使用;而且传统的备件管理方法过于依赖纸质文件,不符合低碳环保理念。
传统维修备件申请通常都是人为根据以往经验进行申请,缺乏科学的统计和分析,同一种备件反复申请,造成库存积压,而有的备件则在维修时才发现库存不足,需要即时补充,因而可能造成维修工作的延误。
备件识别和出入库是维修备件管理的基础,传统出入库操作需要人工识别、人工反复清点和人工登记入库单,人工记录产品信息,这种方式不仅工作量大,而且容易出错,造成信息记录不全等问题。虽然已经有许多单位为此开发了基于一维条码识别的自动出入库系统,但由于一维条码信息存储量低,所以仍存在自动化程度低、人工干预较多的问题。
传统的管理系统都采取各自开发的方法,因而造成了管理系统较多却又各自为政,信息共享困难,同一装备的维修备件在不同单位的库存重复,资源浪费严重,不能达到资源共享、快速调配、统一管理的目的。
传统备件管理方法对维修备件的管理缺乏跟踪定位手段,即备件一旦出库就无法进行跟踪监控,无法进行数据的记录跟踪和统计分析,难以做出装备维修预测和分析。
本文的文献中对常用的基于维修方式的备件管理方法做了深入的分析。传统的维修通常采用修复性维修(即事后维修)的方式,这种方式是被动的、最简单的,也恰恰是当前最普遍使用的维修方式。这种维修方式缺乏对故障的预测、对维修备件需求的分析,维修的组织形式和对维修备板、备件的准备都处于被动的地位。

2 需求分析
互联网实现了人-人相联,在此基础上,物联网不仅实现了最初的物-物相联的目标,而且实现了人-物相联。在文献中,提出物联网把现代社会的人和物都包罗在系统中。文献给出物联网的定义为:物联网是指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从该定义可以看出:物联网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智能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这一理念为我们在中应用物联网技术奠定了基础,物联网技术的逐步成熟为我们在中实现“装备感知,智能管理”提供了可能。
文献给装备维修备件的定义是:为了保证装备在使用期内正常使用而储备的备件。装备维修备件管理是指在保证品种、质量、数量及经济合理的原则下,按照原定计划进行装备检修或尽量缩短故障停机时间,对备件计划、生产、采购、储备、供应而进行的一系列管理工作。这是设备维修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维修管理工作的基础。
对备品备件管理人员而言,备品备件是实现维修的基础物质条件,因此,必须掌握每一种备品备件的数量和质量情况、所配属的设备使用情况以及所在地点等信息,并能给出管理人员存储的建议,尽量减少空损耗,减少经费开支。通过物联网的各种信息采集技术,全方位感知备品备件信息已经成为可能。
对维修人员而言,以何种方式进行维修取决于所获取的装备信息、备件信息以及以往的故障信息和专家知识信息,文献指出:物联网的第二个要素是传送网,这使得维修人员获取上述信息得以实现。同时,通过对装备信息及备品备件信息的智能化处理,对设备维修部位乃至维修部件等做出预测,能够得到及时的预警提示信息,提前制订维修计划,做好维修准备,采取预防为主的维修方式,真正达到智能化管理的目的。

物联网相关文章:物联网是什么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