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模拟技术>设计应用> 二维相关红外光谱及其应用

二维相关红外光谱及其应用

作者: 时间:2011-12-07 来源:网络 收藏

清开灵变质前后的红外光谱

图2 清开灵变质前后的

  图3和图4分别是清开灵变质前后的变温相关,温度变化范围为30~150℃,间隔20℃。变质前的红外同步光谱中出现大量相关峰,可以发现,1611 cm-1实际上是由1572 cm-1,1667 cm-1和1729 cm-1三个吸收峰组成。这三个吸收峰互相关联,且1729 cm-1吸收峰的热敏性与其它两个吸收峰相反。这些吸收峰分别是生物碱、黄酮衍生物、其它羰基化合物吸收引起的。在其异步光谱的信息中,1667 cm-1变化要比1572 cm-1快而比1729 cm-1慢。对比图3和图4可以看出,变质后与未变质的区别非常明显,变质后的同步光谱中没有发现自动相关峰1667 cm-1和交叉峰(1417 cm-1,1667cm-1),因此推断室温下清开灵的变质主要是因为黄酮的氧化引起。与此同时,与1059 cm-1吸收峰相关的交叉峰也减少了,1059 cm-1是糖苷类物质的特征吸收峰。由此可知,针剂的变质主要是黄酮氧化和糖苷热降解导致。而异步光谱中则主要观察到1729 cm-1,1667 cm-1,1572 cm-1,1417 cm-14组对温度比较敏感的吸收峰的相互变化关系。显然,将二维相关红外光谱结合模式识别技术可实现药品的自动识别,以及其他类似的应用场合,这将是今后该技术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

清开灵变质前后的二维红外光谱

图3 清开灵变质前的二维相关红外光谱 (a)同步相关(b)异步相关

图4 清开灵变质后的二维相关红外光谱 (a)同步相关(b)异步相关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关键词:二维红外光谱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