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模拟技术>设计应用> 基于表面等离子激元的新型可调谐微共振环滤波器分

基于表面等离子激元的新型可调谐微共振环滤波器分

作者: 时间:2010-06-11 来源:网络 收藏
式中,θ是导模在环中每圈的相位增加,α代表导模在环中的损耗,包括传播损耗和环的弯曲损耗,t=OtOexp(j)是复系数,表征的是没有被耦合进环形波导内的长直中的那部分导模。

3模拟仿真分析

仿真分析时,光源可采用平面波TM模,边界条件选取APML。图2所示是对该模型进行的仿真图。由图2可见,光在通过长直波导时,一部分光耦合进了环状波导。



图3所示是R=1μm时,端口2(蓝色)和端口1(红色)出射归一化强度曲线,从图3可以看出,透射强确实随波长有周期性变化,在所示波长范围内出现了两个吸收峰(absorption peak),从透射公式(2)中可以得出,环的半径是影响透射结果的重要因素,为利于对比,接下来将半径改为1.1μm,并进行仿真,从而得到了图4所示的出射归一化强度曲线。



对比图3和图4可以看出,当R从1 μm变化到1.1 μm,吸收峰的位置整体向右偏移了,并且出现了3个吸收峰,R=1.1μm消光比(extinction ratio)要比R=1 μm时更大,吸收峰同样尖锐。图3中较好的1.8μm到1.9μm处的两个吸收峰的消光比大约是8db,-3db带宽大约是8nm,好于现有水准。另一个重要的衡量滤波器的系数是FSR(passband bandwidth and extinction ratio),在本文中,可以简单地理解为相邻吸收峰的距离,R=1μm时是90 nm,同样波长范围内,R=1.1时则出现了3个吸收峰,说明当R变大时,FSR反而变小,经测量大约是86 nm。可以推断,当环继续增大,吸收峰间距也许能满足DWDM的需要,从而为DWDM大型集成化提供可能。

4 结束语

本文分析了基于激元的环滤波器结构原理,并分别对环半径R为1.0μm和1.1 μm时进行了仿真。结果发现,波导环半径的变化会周期性地在特定波长上产生强烈的吸收效果,其中-3 db带宽只有8 nm,好于现有水准,且随着环半径R的增大,吸收峰会向右移动,而且可以通过改变金属温度的方法对滤波器进行调谐。通过计算在所示波长范围内,所有峰的数量可知,随着环状波导半径R的增大,吸收峰会更密集(FSR减小),而当环的半径继续增大,吸收峰间距越来越小,但峰依然尖锐,可以符合密集波分复用(DWDM)的需求,应用前景光明。另外,本研究模型结构简单,整个模型大小不超过10μm2,而且比现有的光子晶体器件小,很易于集成。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