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EDA/PCB>设计应用> 基于FPGA的自适应谱线增强系统设计

基于FPGA的自适应谱线增强系统设计

作者: 时间:2010-07-14 来源:网络 收藏
3 系统结构
ALE系统总体包括:模/数转换、核心处理、片外RAM、电源等。前端采用TLC5510完成模拟信号的采集,并以数字信号的形式传递给部分是整个系统的核心,其实现模/数转换器时序控制、内部数据缓存FIFO、片内时钟合成、增强算法以及片外RAM控制。经过增强后的数据存入片外RAM芯片CY7C1021V。电源提供整个系统需要的3.3 v和5 V以及TLC5510的参考电压。系统结构如图4所示。

本文引用地址://m.amcfsurvey.com/article/191647.htm


TLC5510是TI公司的高速模/数转换器,可以用于视频处理、高速数据转换等领域,它的转换速率达到20 Mb/s,采用高速AD芯片是为了与FPGA的高速处理能力相匹配。EP2C8F256C6是Altera公司的生产的CycloneⅡ系列的FPGA,片内具有162 Kb的片内存储器和36个18×18 b片内乘法器,可以用于实现复杂数字信号算法。片内存储器基于流行的M4K存储器块,可以支持广泛的配置方式,包括RAM,ROM、先入先出(FIFO)缓冲器以及单端口和双端口模式等。片内乘法器是低成本数字信号处理(DSP)应用的理想方案。这些乘法器可用于实现通用DSP功能,如有限冲击响应(FIR)滤波器、快速傅里叶变换、相关器、编/解码器以及数控振荡器(NCO)。EP2C8F256C6提供高级外部存储器接口支持,允许开发人员集成外部单倍数据速率(SDR)、双倍数据速率(DDR)、DDR2 SDRAM器件以及第2代4倍数据速率(QDRⅡ)SRAM器件。片内具有时钟管理模块,利用PLL实现片内时钟合成,使数据处理速率远高于信号采集速率,以满足实时性要求。在FPGA内部首先实现TLC5510的采样控制,采样信号先要存人片内FIFO,当每次ALE算法迭代完成后,取出FIFO中的数据,更新处理数据。需要处理的数据经过信号延迟处理和LMS自适应滤波算法后得到增强的信号。片内时钟合成模块为系统提供时钟信号,利用片内PLL对晶振时钟倍频和分频。为片内提供600 MHz时钟和片外TLC5510以及RAM提供10 MHz时钟。为了保证数据精度,经过ALE处理后的数据以16位二进制数字信号输出。片外存储器选用64K×16 b静态RAM芯片CY7C1021V,它的读/写控制时序也由FPGA实现。
3.1 TLC5510的控制
TLC5510是8位高速模数转换器,以流水线的工作方式进行采样,在每一个时钟周期启动1次采样、完成1次采样,采样在时钟下降沿进行,经过2.5个时钟周期后输出转换结果。设计中根据采样时序,用状态机来描述采样控制过程,实现了采样的控制。实现状态交替的VHDL代码如下:

3.2 采样信号延迟
为了实现延时,FPGA片内开辟了3个缓冲区,分别是输入、时延、权值缓冲区。采样后的数据首先存入片内数据缓存FIFO,进入待命状态。时延缓冲区实现△长度的时延,权值缓冲区储存权值。其中,时延缓冲区和输入缓冲区地址是连续的。时延缓冲区的长度由延迟△决定,输入缓冲区和权值缓冲区的长度由权值的维数决定。缓冲区的实现是在VHDL语言编写的程序中定义存储数据的向量,这些数据向量的数据类型定义如下:

其中:ARRAY_N1BIF定义的是滤波器参数向量的数据类型;ARRAY_N1BITX定义的延迟后信号向量的数据类型;ARRAY_N1BIT定义的是输入信号向量的数据类型;ARRAY_N2BIT定义的是谱线增强后信号向量的数据类型;W1是采样数据的宽度,这里为8;Delay是延时长度;L是滤波器阶数。

fpga相关文章:fpga是什么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