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嵌入式系统>设计应用> 开放式现场总线CC-Iink综述

开放式现场总线CC-Iink综述

作者: 时间:2016-12-13 来源:网络 收藏
  前言

  虽然CC—Link在中国的市场表现良好,国内已经存在大量广泛的应用和一些合作伙伴,但是关于CC—Link的全貌的介绍相对较少。

本文引用地址://m.amcfsurvey.com/article/201612/329450.htm

  作为包容了现场总线最新技术的CC—Link,其先进的技术性能和特点非常鲜明。有必要逐步向广大的用户和合作伙伴及中国的工程技术人员,介绍CC—Link有关技术和应用情况。使CC—Link的技术为更多的业内人士所了解,为中国的现场总线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开放式现场总线CC—Link技术背景和CLPA

  在1996年11月,以三菱电机为主导的多家公司以“多厂家设备环境、高性能、省配线”理念开发、公布和开放了现场总线CC—Link,第一次正式向市场推出了CC—Link这一全新的现场网络。并于1997年获得日本电机工业会(JEMA)颁发的杰出技术成就奖。

  CC—Link是Control & Communication Link(控制与通信链路系统)的简称。即:在工控系统中,可以将控制和信息数据同时以lOMbps高速传输的现场网络。CC—Link具有性能卓越、应用广泛、使用简单、节省成本等突出优点。作为开放式现场总线,CC—Link是唯一起源于亚洲地区的总线系统,CC—Link的技术特点尤其适合亚洲人的思维习惯。

  随着1998年,汽车行业的马自达、五十铃、雅马哈、通用、铃木等成为CC-Link的用户,CC—Link迅速进入中国市场。1999年,销售的实绩已超过17万个节点,2001年达到了72万个节点,到2001年累计量达到了150万,其增长势头迅猛,在亚洲市场占有份额超过15%(据美国工控专业调查机构ARC调查),受到亚、欧、美、日等客户的高度评价。

  为了使用户能更方便地选择和配置自己的CC—Link系统,2000年11月,CC—Link协会(CC—Link PartnerAssociation简称CLPA)在日本成立。主要负责CC—Link在全球的普及和推进工作。为了全球化的推广能够统一进行,CLPA(CC—Link协会)在全球设立了众多的驻点,分布在美国、欧洲、中国、中国台湾、新加坡、韩国等国家和地区,负责在不同地区在各个方面推广和支持CC—Link用户和成员的工作。

  CLPA现有“Woodhead”、“Contec”、“Digital”、“NEC’、“松下电工”、“idec”和“三菱电机”等7个常务理事会员。到2002年4月底,CLPA在全球拥有250多家会员公司,其中包括浙大中控、中科软大等等几家中国大陆地区的会员公司。

  二、CC—Link的通讯原理

  CC—Link的底层通讯协议遵循RS485,具体的通讯方式请参照图1。

  CC—Link提供循环传输和瞬时传输2种通信方式。一般情况下,CC—Link主要采用广播—轮询(循环传输)的方式进行通讯。具体的方式是:主站将刷新数据(RY/RWw)发送到所有从站,与此同时轮询从站1;从站1对主站的轮询作出响应(RX/RWr),同时将该响应告知其它从站;然后主站轮询从站2(此时并不发送刷新数据),从站2给出响应,并将该响应告知其它从站;依此类推,循环往复。广播—轮询时的数据传输帧格式请参照图2,该方式的数据传输率非常高。



  除了广播—轮询方式以外,CC—Link也支持主站与本地站、智能设备站之间的瞬时通讯。从主站向从站的瞬时通讯量为150字节/数据包,由从站向主站的瞬时通讯量为34字节/数据包。瞬时传输时的数据传输帧格式请参照图3,由此可见瞬时传输不会对广播轮询的循环扫描时间造成影响。

  所有主站和从站之间的通讯进程以及协议都由通讯用DSI—MFP(Mitsubishi Field Network Processor)控制图4,其硬件的设计结构决定了CC—Link的高速稳定的通讯。

  三、CC—Link的卓越性能

  一般工业控制领域的网络分为3到4个层次,分别是上位的管理层,控制层和部件层。部件层也可以再细分为设备层和传感器层,CC—link是一个以设备层为主的网络,同时也可以覆盖较高层次的控制层和较低层次的传感器层。

  1、CC—Link的网络结构

  现场总线CC—Link的一般系统构成如图5所示:

  一般情况下,CC—Link整个一层网络可由1个主站和64个子站组成,它采用总线方式通过屏蔽双绞线进行连接。网络中的主站由三菱电机FX系列以上的PLC或计算机担当,子站可以是远程I/O模块、特殊功能模块、带有CPU的PLC本地站、人机界面、变频器、伺服系统、机器人以及各种测量仪表、阀门、数控系统等现场仪表设备。如果需要增强系统的可靠性,可以采用主站和备用主站冗余备份的网络系统构成方式。采用第三方厂商生产的网关还可以实现从CC—Link到PSI、S—Link、Unit—wire等等网络的连接。

  2、CC—Link的传输速度和距离

  CC—Link具有高速的数据传输速度,最高可以达到10Mbps,其数据传输速度随距离的增长而逐渐减慢,传输速度和距离的具体关系如表1所示。

  CC—Link的中继器目前有多种:一种为T型分支中继器M65SBT—RFr,每增加一个距离延长一倍。一层网络最多可以使用10个。第二种为光中继器M65SBT—RPS或AJ65SBT—RPG,用光缆延长,因此在一些比较容易受干扰的环境可以采用。光中继器要成对使用,每一对M65SBT—RPS之间的延长、距离为1公里,最多可以使用4对;每一对 AJ65SBT—RPG之间的延长距离为2公里,最多可以使用2对。第三种为空间光中继器AJ65BT—RPI—10A/AJ65BT—RPI—10B,采用红外线无线传输的方式,在布线不方便,或者连接设备位置会移动的场合使用。空间光中继器也必须成对使用,两者之间的距离不能超过200米,还有一些方便接线的中继器和与其他网络相连的网关和网桥。

  CC—Link提供了110欧姆和130欧姆两种终端电阻,用于避免因在总线的距离较长、传输速度较快的情况下,由于外界环境干扰出现传输信号的奇偶校验出错等传输质量下降的情况。

  3、CC—Link实现高速大容量的数据传榆

  CC—Link提供循环传输和瞬时传输2种方式的通信。

  每个内存站循环传送数据为24字节,其中8字节(64位)用于位数据传送,16字节(4点RWr、4点RWw)用于字传送。一个物理站最大占用4个内存站,故一个物理站的循环传送数据为96个字节。

  对于CC—Link整个网络而言,其循环传输每次链接扫描的最大容量是2048位和512字。在循环传输数据量不够用的情况下,CC—Link提供瞬时传输功能,可将960字节的数据,用指令传送给目标站。

  CC—Link在连接64个远程I/O站、通信速度为10Mbps的情况下,循环通信的链接扫描时间为3.7毫秒。稳定快速的通信速度是CC—Link的最大优势。

  4、CC—Link丰富的功能

  1)自动刷新功能、预约站功能

  CC—Link网络数据从网络模块到CPU是自动刷新完成,不必有专用的刷新指令;安排预留以后需要挂接的站,可以事先在系统组态时加以设定,当此设备挂接在网络上时,CC—Link可以自动识别,并纳入系统的运行,不必重新进行组态,保持系统的连续工作,方便设计人员设计和调试系统。

  2)完善的RAS功能

  RAS是Reliability(可靠性)、Availability(有效性)、Serviceability(可维护性)的缩写。例如故障子站自动下线功能、修复后的自动返回功能、站号重叠检查功能、故障无效站功能、网络链接状态检查功能、自诊断功能等等,提供了一个可以信赖的网络系统,帮助用户在最短时间内恢复网络系统。

  3)互操作性和即插即用功能

  CC—Link提供给合作厂商描述每种类型产品的数据配置文档。这种文档称为内存映射表,用来定义控制信号和数据的存储单元(地址)。然后,合作厂商按照这种映射表的规定,进行CC—Link兼容性产品的开发工作。以模拟量I/O开发工作表为例,在映射表中位数据RX0被定义为“读准备好信号”,字数据RWt0被定义为模拟量数据。由不同的 A公司和B公司生产的同样类型的产品,在数据的配置上是完全一样的;用户根本不需要考虑在编程和使用上A公司与B公司的不同,另外,如果用户换用同类型的不同公司的产品,程序基本不用修改。可实现“即插即用”连接设备

  4)循环传送和瞬时传送功能

  CC—Link的2种通信的模式:循环通信和瞬时通信。循环通信是数据一直不停地在网络中传送,数据是安站的不同类型,可以共享的,由CC—Link核心芯片MFP自动完成;瞬时通信是在循环通信地数据量不够用,或需要传送比较大的数据



评论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