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手机与无线通信>业界动态> 运营商的物联网困局:究竟做连接还是建平台?

运营商的物联网困局:究竟做连接还是建平台?

作者: 时间:2017-01-24 来源:钛媒体 收藏
编者按:物联网,是包括运营商在内的各方人士追逐的热点,那么围绕物联网都有哪些商机呢?这就意味着,如果运营商沿用现在的运营和管理模式来发展物联网连接,是在用高成本实现低收益,前景堪忧。

的运营是集中还是维持现状

本文引用地址://m.amcfsurvey.com/article/201701/343277.htm

  此前,中国移动做了一年多的研究课题,试图得出的最佳发展路径。

  自顶向下进行战略规划时,这个结论似乎是不言而喻的:的连接单价低,业务标准化程度高,最适合开展全网集中统一运营。

  通过调研我们看到,传统的两级运营模式已经不再适合物联网这样的新业务发展。物联网公司推出一个产品创新,上线前先要和业务部门确认需求,然后由总部支撑部门下发两级改造方案,总部和省公司分别改造,然后联网调测,最终上线的时候,距离需求提出已经3个月。而如果这期间发生需求变更,就要终止整个改造工作,需求调整之后从头开始。

  而反观中国联通与JASPER平台的合作,业务全网统一标准,平台侧已经给出了完整的解决方案和需求模板,客户经理仅需要按照权限进行产品配置,就可以立刻上线。

  由此可见,在物联网时代需要将计费出账、产品管理、资源配置、以及其他业务支撑/网络支撑的能力集中,才能迎来物联网的大发展。也只有集中的模式,才能最大限度降低成本、压缩业务上线时间,与互联网企业开展竞争。

  当集中化思路基本形成的时候,我们又对省公司的实际情况调研了一番,发现画风转变了。

  虽然中国移动发展了接近一亿的物联网客户,但其中约有一半是用的本地网络,问及为什么不用物联网专网的时候,答曰物联网公司的业务产品难以满足各省公司的创新需求。

  可想而知,随着支撑系统全国集中,业务标准化程度会比现在有很大提升,各地的个性化需求,需要通过层层审批和需求排期,业务上线进度不可能和本地开发相提并论。因此全国集中化的支撑平台将面临全网的个性化需求的巨大压力。

  显而易见,属地化支撑的高成本难以支撑物联网的大发展,更缺乏对全网统一的需求和规则的快速响应能力。然而属地化创新仍是中国移动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通信网络以及连接的建设、运营、管理以及营销,属地公司仍是主力军等。这个矛盾如何解决?

  如果坚持走集中化道路,连接拓展的成本降下来;但属地公司的个性化需求响应慢,只能依托全网统一产品拓展物联网。如果所有的创新和行动都必须基于全网统一平台,那么省公司还有多大的空间来拓展业务?还愿不愿意/能不能扛起物联网发展的KPI?会不会重蹈联通3G时代的覆辙,为了推集中化而错失用户发展的良机?

  如果不做集中化,那我就得仰天长叹:如果连物联网都无法实现全国集中统一,还有多少业务和产品适合全网统一呢?

  结语

  JASPER是全球最大的CMP供应商,拥有超过3500位客户和25家物联网服务提供商,跨100个国家长期使用其平台。2016年初,被思科公司以区区14亿美金收购。

  可能很多人会诧异,我为什么用"区区"这个词。因为JASPER堪称物联网CMP领域的龙头老大,手中握有海量客户资料、用户的连接信息、成熟的物联网运营模式,覆盖全球范围的支撑体系,财务状况也不错,为什么仅仅以14亿美金卖身,价值远低于众多物联网初创企业?

  答案只有一个:未来,连接并不值钱。

  我们还在犹豫什么呢?解决之路在何方?看完我的文章,你明白么?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关键词:运营商物联网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