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消费电子>业界动态> 浅析智能音箱市场:国内厂商想赶上还差点什么?

浅析智能音箱市场:国内厂商想赶上还差点什么?

作者: 时间:2017-07-06 来源:创事记 收藏
编者按:Echo以及其背后语音助手Alexa让亚马逊一飞冲天,智能音箱承载着智能家居交互入口的观点不断被认可,尤其是这一领域已经聚集齐亚马逊、苹果、谷歌和微软四大巨头,等于已经重口一致认定了正确的道路方向。

  三巨头手里都有什么牌

本文引用地址://m.amcfsurvey.com/article/201707/361465.htm

  如果复盘亚马逊Echo在发布之初至今的发展历程就会发现,技术、场景应用和用户数据是其发展的主要壁垒。

  首先,在Echo发布之初,亚马逊并没有过分强调所谓“”概念,而只是当它是一个音箱升级的产物,包括贝索斯在内的亚马逊高管对这款带有远场语音识别功能的音箱只带有相当谨慎的预期:他们仅仅希望Echo提供的新体验会让用户更愿意在亚马逊电商网站上进行购物。

  在看到市场表现还不错以后,亚马逊将Echo上升到公司战略业务高度,并且在此时宣布将Alexa开放,在这个过程中,甚至就连许多第三方的接入都由亚马逊亲自操作完成,而Echo也从早期用户的小众圈子进入大众市场,这其中不仅归功于Alexa的语音识别技术优势,开放平台也让更多第三方应用能够给用户带来丰富的应用和价值,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积累用户数据,使得Echo越来越好用。

  不过,之争背后实质是AI之争,数据和调用频率对于一个AI产品的“进化”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这个角度来看,Echo模式是有局限性的,尽管Echo产品销售了千万台,并且亚马逊Alexa本身正在成为开放平台,但只是基于亚马逊自己的生态。

  而在前不久的GoogleI/O大会上,GoogleAssistant宣布其覆盖设备已经超过一亿台,这一数字还会随着接入更多硬件平台而大幅度提升。更值得关注的是,Google已经开始把其最新的AI技术深层应用到GoogleHome之中。同时,同时集成了语音和图像处理能力的GoogleAssistant也在不断进化和进行数据“喂养”,这些数据除了来自Google用户平台数据,还来自接入GoogleAssistant的各种手机、空调、冰箱等设备终端。

blob.png


  后来者苹果则主打“音质”。苹果首先强调HomePod是一款音质超群能够满足你音乐乐趣的音箱,其实才是智能语音助手。定价上,苹果也与其他产品区别开来。

  这实际上也给了正在集体“复制”的国内玩家们提了个醒儿:智能音箱,应该不仅仅要智能,其基础的“音箱”功能——音质的部分也至关重要。

  国内冒险家们差距在哪

  在这种情况下,大大小小的国内公司怎能不蜂拥而至,希望能够成为“中国版Echo和HomePod”,在下一个技术风口——人工智能的最佳切入口上占据一席之地。

blob.png

  但从目前市面上仅有的几个智能音箱产品来看,都还存在着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音箱音质太一般,语音助手用起来很费劲等等。但在亚马逊、苹果等国际巨头没有顾及到的中文市场,确实给国内的玩家留下了不小的空间。

  实话说,其实倒不一定是音箱,反倒是小小的音箱背后的生态链更能吸引巨头扎堆到这一领域。毕竟,语音助手是智能家居领域中最高频的应用之一。智能语音可以跟电视、音响、空调、窗帘、灯具、玩具等各种家用设备和智能家居控制中枢系统相结合,通过语音交互实现一个入口控制全部功能,这也是人工智能时代最便捷的交互方式之一。

  与此同时,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技术的推动、关键技术与部件成本的下降以及产业联盟标准化协议的建立带来智能家居市场规模的快速增长。未来,不一定是智能音箱这个形态,也有可能是手机语音助手,智能电视,智能空调,或者别的什么设备,最终的本质还是在用户、数据和服务上。

  与苹果、亚马逊、谷歌甚至微软拥有的智能音箱背后的大数据支撑相比,国内涉足智能音箱领域的公司基本都不是在这一领域有很高的发言权。用一句业内人士通俗易懂的话来形容国内外智能音箱产品的差异化就是——“国外巨头纷纷抢滩登陆智能音箱产品,是因为把它当作了诸多服务和获取用户数据的最佳入口,而国内公司卖音箱就是卖音箱,谈不上有什么真正的服务,大多是蹭热点来当一个手机以外的新数码设备来销售。”

  这样的评论虽然未必全面,但国内公司尚不具备云计算+大数据服务支撑的现状却是不争的事实,即便是像百度这样全面发力疯狂布局人工智能的国内巨头,也未必能够在生态链上具备基础运营条件,而阿里和腾讯、京东等纷纷抢滩这一领域,更像是为自己核心业务线寻找一个可以提供增值和增量服务的手段。

  据悉,在阿里巴巴即将发布的智能音箱中,用户可以通过发出相应指令,在淘宝和天猫上进行语音购物,其内置的语音助手将首次展示阿里技术团队的自然语言处理成果。在公开资料中宣称的是,该智能音箱在文本分类和智能问答上所建立的模型回答率目前是业内最高的水平,比起微软和IBM甚至还略有提升,但究竟它能不能再汉语系里实现精确的识别,这让人略微有些期待。腾讯执行董事刘炽平也公开表示,腾讯正在研发一款智能音箱“耳朵”,或在八月份前后发布,但腾讯云和语音识别技术能够为这块智能音箱提供超越性的技术支持目前还不尽得知。

  此前国外巨头由于对中文语音语义的技术支持无法完美呈现,在中国留下了一个巨大的市场空白,这恰恰给了国内厂商一个最佳机会。但目前综合各方信息判断的情况来看,国内公司即便是阿里、腾讯、京东等巨头推出的产品,大多会更倾向于针对各自产品和工作场景而提供,能否踏出自己的生态链而迈向更广阔的大众服务则是一个疑问。

  在阿里、腾讯、京东等都在小心翼翼的迈出这一步的同时,其它像可穿戴设备领域一样希望蹭热点来分一杯羹的投机厂商们,毫无技术、软件、数据、服务支撑,只追硬件和贴牌式的“一哄而上,一哄而散”玩法绝对不适合这个新领域,虽然智能音箱已经躺在各自的工厂流水线上了,但它们其实可以暂时歇歇了,或许从一开始就没有诞生的必要。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关键词:智能音箱联想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