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模拟技术>设计应用> USB 3.0应用的ESD保护设计

USB 3.0应用的ESD保护设计

作者: 时间:2012-04-12 来源:网络 收藏

是通用串行总线的简称,这是目前个人计算机与其它外部设备联机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传输接口。该接口最初由英特尔与微软公司倡导发起,其最大的特点是支持热插拔和随插即用,使用者不需要重新开机便可以直接安装或加载硬件驱动程序,使用起来比PCI和ISA总线要方便很多。

接口分成主机(Host)端与设备(Device)端,必须先有主机端的支持,外围的设备端才能搭配。从芯片大厂英特尔及AMD已开始推出支持的南桥芯片,微软Windows 7也开始提供支持USB的驱动,以及最近市面上的计算机及外围产品中已越来越多地标榜具有USB 3.0功能,可知USB 3.0取代USB 2.0已是既定的趋势。

  USB 3.0的数据传输速率比USB 2.0快十倍,正好满足日益增长的对高画质、大容量存储的需求。无论是数字照片文档、影片文件、电子邮件数据或其它重要数据的复制或备份,甚至是整个计算机系统的备份,均可大幅缩减时间,提升工作效率。除了在计算机上的应用之外,手机与相机也大都使用USB与计算机连接传输数据,并利用USB进行充电。

  为实现十倍于USB 2.0的传输速度,必须使用更先进的工艺来设计和制造USB 3.0控制芯片,这也造成USB 3.0的控制芯片对静电放电()的耐受能力快速下降。此外,当USB 3.0被广泛用于传输影音数据时,对数据传输容错率会有更严格的要求,使用额外的保护组件来防止事件对数据传输的干扰变得很有必要。除了传输速度的要求之外,USB另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就是随插即用、随拔即关。但由于在USB传输线内部经常会累积静电,造成在热插拔动作下必然会有一些现象发生,电子系统经常因此而发生工作异常、甚至造成USB连接端口组件毁坏,像ESD等瞬时噪声就是来自这个热插拔动作。

  USB3.0连接端口ESD保护组件的要素

  ESD保护组件必须同时符合下面五项要求才适合用在USB3.0端口: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关键词:USB3.0ESD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