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模拟技术>设计应用> 基于RFID的图书馆安全认证协议设计

基于RFID的图书馆安全认证协议设计

作者: 时间:2012-03-03 来源:网络 收藏
ADDING-BOTTOM: 0px; MARGIN: 20px 0px 0px; WORD-SPACING: 0px; FONT: 14px/25px 宋体, arial; TEXT-TRANSFORM: none; COLOR: rgb(0,0,0); TEXT-INDENT: 0px; PADDING-TOP: 0px; WHITE-SPACE: normal; LETTER-SPACING: normal; BACKGROUND-COLOR: rgb(255,255,255); orphans: 2; widows: 2;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webkit-text-stroke-width: 0px">  1)图书在整个流通期间具有两个状态:在馆典藏状态和外借状态。图书管理中对不同状态的图书具有不同的约束规则,如对于在馆典藏状态的图书则不允许被带出,而对于外借状态的图书则可以自由出入

  2)图书的状态变化具有周期性。每本图书从在馆典藏状态开始,经外借状态再回到在馆典藏状态,周而复始,循环变化。

  3)图书管理需要对图书进行实时跟踪、状态定位以及统计分析。分析图书的使用状况及利用率。目前,还没有针对文献资源管理中安全机制的深入研究成果。本文的重点是针对图书馆文献资源管理中的各种主要流程,分析设计出对标签认证识别的,保证只有授权用户才能够识别特定标签,同时攻击者无法对这些标签进行跟踪。

  3 图书馆安全需求建模

  设计RFID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需要定义RFID 系统的安全模型。安全模型又与系统的实际应用场景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设计图书馆RFID系统之前,首先要详细分析图书馆RFID系统的应用模型、主要的安全威胁以及系统的安全需求等问题。

  3.1图书馆RFID系统模型

  通常情况下,图书馆RFID 系统有标签、读写器和后台数据库三部分组成。由于读写器和后台数据库之间是安全信道,所以,我们在设计安全协议时,把这两部分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因此,主要关心读写器和标签两部分。对于标签,我们假设既有鉴定合法的标签,也有恶意的标签。而读写器主要有四类:标签转换器、排架器、自助借还机和安全检测门。标签转换器主要用于实现从条码到RFID 的快速转换,负责相关信息的写入操作。排架器通过对图书RFID标签进行扫描,结合层位标签进行定位盘点,需要获取的信息量较少。自助借还机对RFID 实施扫描,对图书进行借还处理,还需要连接访问后台数据库。安全检测门对图书进行识别,判定图书是否处于借阅状态。

  在图书馆中使用的RFID标签主要是工作频率为1 3.56MHZ的被动式标签。这种标签存储容量小,只能存储书名、书架号等少量图书信息;同时标签的计算能力也很弱,只能进行两个数比较大小、执行hash散列、产生随机数、检索自身的信息等简单功能,这些功能在Class 1 Generation 2标准的标签上容易实现。

  3.2主要的安全威胁

  结合图书馆RFID 系统应用模型的特征,可以做出以下重要假设:

  假设:在图书馆内部发生的读写器与标签之间的通信是安全的,可以采用明文传输;在图书馆外的通信存在安全威胁,需要采用保密和鉴别措施。

  在此安全性假设的基础上,图书馆RFID 系统所面临的安全威胁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攻击者作为一个正常的读写器具有扫描标签的能力。

  2)攻击者具有克隆标签的能力,即改写标签的内容。

  3.3协议安全性要求

  本文提出的RFID 安全认证协议是基于一个状态锁(Lock)的实现通信保密(Privacy)与身份鉴别(Authentication)的认证协议: Privacy and Authentication protocol based on a Lock,简记PA-Lock协议。



关键词:RFID图书馆安全认证协议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