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嵌入式系统>设计应用> LIN协议驱动器的关键技术及设计原理

LIN协议驱动器的关键技术及设计原理

作者: 时间:2014-03-19 来源:网络 收藏

3 应用层:

应用层主要实现报文信号访问及通信管理。

3.1 信号访问

首先为每个报文的数据场根据信号在场中的位置及长度设计相应的结构体,然后以结构体成员变量的方式对信号进行访问。以与本节点通信的一个阳光传感器所发报文为例,场长度为l_SunSensLen=4,其信号包括阳光采样值、大灯操作请求、小灯操作请求等,场结构体如下所示:

typedef struct

{

l_bool l_ss_sshealth:1;

l_u8 l_ss_headlampreq:2;

l_bool l_ss_poslampreq:2;

l_u8 :3;

l_u8 l_ss_ssvalue:8;

l_u8 l_ss_headlampswth:8;

l_bool l_ss_sserror:1;

l_u8 :3;

l_u8 l_ss_ssmsgcounter:4;

}l_ss_msgType;

为了使用的方便,定义联合体如下:

typedef union

{

l_u8 data[l_SunSensLen];

l_ss_msgType sunsens;

}l_ss_msgBuf;

为该报文数据场定义全局变量 l_ss_msgBuf l_SunSens;采取“不带复制的访问方式”5,直接对信号赋值和取值,如对l_SunSens.sunsens.l_ss_headlampreq进行读写便实现了对大灯操作请求信号的访问。之所以采取这种方式,是因为采用调度表方式的报文周期固定,信号变化的速度为调度表长度的整数倍,对于应用而言,基本为百毫秒的量级,应用程序对LIN信号数据的访问速度远大于这个变化速度,即在数据产生变化之前已经被访问了,这种方式简单直观而且节省了变量空间。

3.2 通信管理

LIN通信采用时间片轮转的方式调度通信,调度表管理是通信管理的核心,下面先给出调度表条目的数据结构:

typedef struct

{

uchar handle;

uchar pid;

l_Resp_mode mode;

uchar datalen;

uchar *data;

uchar ticks;

}l_sch_table_item;

调度表为l_sch_table_item结构体数组,pid表示该条目对应哪一个报文,mode表示本节点发送还是接收该数据场,*data为该报文数据场结构体的地址,ticks为该时间槽的长度,在对调度表数组进行初始化时,将报文数据场结构体变量的地址赋给调度表条目中的*data,这样便实现了访问方式一节中的“不带复制的访问方式”。调度表是一个环形的序列,调度到表尾则切换到表头继续轮转,调度表的轮转函数如下所示:

void l_sch_tick(void)

{

if(1==TM[LIN_TIMESLOT_MS].overflow_flag){

TM[LIN_TIMESLOT_MS].overflow_flag=0;

if(Cur_sch_item==l_sch_table_main[l_MAIN_SLOTS-1]){

Cur_sch_item=l_sch_table_main;

}else{

Cur_sch_item++;

}

Cur_frame.state=l_IDLE;

Cur_frame.done=0;

Cur_frame.error=0;

if(Cur_sch_item->pid!=l_Freepid){

l_SendBreak();

}else{

;

}

TimerStart(LIN_TIMESLOT_MS,Cur_sch_item->ticks,0,1);

}

}

应用层功能还包括休眠和唤醒功能,在此不再赘述。

结语

本文实现的LIN模块可以方便得集成到应用程序中,并且独立于具体的处理器和所采用的操作系统,可移植性良好,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和借鉴意义。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