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嵌入式系统>设计应用> 电子线路中的EMC标准与EMC设计

电子线路中的EMC标准与EMC设计

作者: 时间:2011-08-12 来源:网络 收藏

  TVS管是一种二极管形式的高效能保护器件。当TVS二极管的两极受到反向瞬态高能量冲击时,它能以10-12秒量级的速度,将其两极间的高阻抗变为低阻抗,吸收高达数千瓦的浪涌功率,使两极间的电压箝位于一个预定值,有效地保护中的精密元器件免受各种浪涌脉冲的损坏。由于它具有响应时间快、瞬态功率大、漏电流低、击穿电压偏差小、箝位电压较易控制、无损坏极限、体积小等优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计算机系统、通信设备、交/直流电源、汽车、电子镇流器、家用电器、仪器仪表、RS232/422/423/485、I/O、LAN、ISDN、ADSL、USB、MP3、PDAS、GPS、 CDMA、GSM、数字照相机的保护、共模/差模保护、RF耦合/IC驱动接收保护、电机电磁波干扰抑制、声频/视频输入、传感器/变速器、工控回路、继电器、接触器噪声的抑制等各个领域。

  (2) TVS管的选取

  计算选取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 TVS额定反向关断电压VWM应大于或等于被保护电路的最大工作电压。
  ② 最小击穿电压VBR=VWM/KBR (其中,KBR=0.8~0.9)。
  ③ TVS的最大箝位电压VC应小于被保护电路的损坏电压,即VC=KC×VBR (其中,KC=1.3)。
  ④ 在规定的脉冲持续时间内,TVS的最大峰值脉冲功耗PM必须大于被保护电路内可能出现的峰值脉冲功率。在确定了最大箝位电压后,其峰值脉冲电流应大于瞬态浪涌电流。

  3.3.3 TVS管与压敏电阻器的比较

  目前,国内不少需进行浪涌保护的设备上使用的是压敏电阻器。TVS管一般用于电快速瞬变脉冲群的防护,其特性比压敏电阻器优越得多,具体特性参数的比较表5所列。

  表5 TVS管与压敏电阻器的比较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500)this.width=500" border=0>

  3.4 应用实例

  3.4.1 交流电路

  图4为微机电源采用TVS管作线路保护的原理图。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500)this.width=500" border=0>

图4 微机电源部分原理图

  下面就图4中的线路保护加以说明。

  ① 在进线的交流220 V处加双向TVS管D1,以抑制220 V交流电网中的尖峰干扰。双向TVS管D1的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500)this.width=500" border=0>

  选取D1时根据上述参数,通过查表即可得到。
  ② 在变压器进线处加上抗干扰的电源线滤波器,以消除小尖峰干扰。
  ③ 在变压器输出端交流20 V处加上双向TVS管D2,再一次抑制干扰。双向TVS管D2的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500)this.width=500" border=0>

  选取D2时根据上述参数,通过查表即可得到。
  ④ 整流滤波输出直流10 V时,加上单向TVS管D3抑制干扰。单向TVS管D3的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500)this.width=500" border=0>

  选取D3时根据上述参数,通过查表即可得到。

  通过如上4次抑制,得到了所谓的“净化电源”。为了防雷击等浪涌电压,还可在交流220 V进线端加上压敏电阻器,以便更有效地防止干扰进入计算机的CPU及存储器中,从而进一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3.4.2 DCDC电路

  图5是一个直流电源的前级抑制干扰原理图。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500)this.width=500" border=0>

图5 直流电源部分原理图

  图5中,KZ、KF外接24 V直流电源;YR1为压敏电阻器,VmA=1.5×24 = 36 V,用于抗浪涌冲击;L1、L2、C1和C2构成平衡型LC滤波器,抑制差模干扰;L3为共模电感,用于抑制共模干扰;TVS1用于抑制电快速瞬变脉冲群干扰。注意,如果GND不能通过机壳接地,则必须要加TVS2接KF,目的是把瞬变脉冲干扰信号“导”向大地。

  结语

  国内外对电磁环境和干扰的研究工作,多年来一直沿着两个方面并行推进:一方面是研究器件的噪声物理特性,探索克服元器件噪声的新方法,其成果用于设计和开发具有更强功能的新型电子器件;另一方面是研究影响电子电路和电子设备电磁兼容的各种因素,总结增强电子设备电磁兼容性的各种方法,其成果用于设计和开发更为理想的电路结构,组装出符合预期应用环境的电子装置、设备和系统。对设计者来说,主要考虑后者。中的,实际上主要是“堵”和“导”的方法;“堵”的方法是抑制干扰,不让干扰进入系统;“导”的方法是把内部的干扰信号泄露出来。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往往多种方法并用,以提高整个系统的可靠性。

  编者注: 本文为期刊缩略版,全文见本刊网站www.mesnet.com.cn

  参考文献

  [1] 陈淑凤. 电磁兼容试验技术[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1.
  [2] 全国无线电干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 电磁兼容标准实施指南[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9.
  [3] 米切尔.麦迪圭安. 电磁干扰排查及故障解决的电磁兼容技术[M]. 刘萍,译.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4] 郑军奇. EMC(电磁兼容)设计与测试案例分析[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5] EN501214. 2000 Railway applications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Part 4:Emission and immunity of the signalingand tele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2000.
  [6] 钱振宇. 开关电源的电磁兼容性设计与测试[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陈建明(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信号处理与识别、嵌入式系统等。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