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测试测量>设计应用> 现行流量计的特点以及选型

现行流量计的特点以及选型

作者: 时间:2013-10-29 来源:网络 收藏


1.3 电磁

电磁的原理是基于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它是一种测量导电性液体的体积流量仪表。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切割磁力线,在导体两端产生感应电势,利用右手定则即可确定感应电动势,如图3所示。计算式如下:

newmaker.com
图3 电磁原理

式中

E——感应电动热势;
k——补偿系数;
B——磁感应强度;
D——测量管径;
υ——液体平均流速。

newmaker.com

式中

newmaker.com

主要特点:

(1)没有阻流元件,不会堵塞,适用于带有悬浮物、固体颗粒的液体和污水的测量。
(2)没有附加压力损失,节约能耗。
(3)仪表测量范围大,流速可在0.5~10m/s内选定。
(4)不能用于低导电率液体。
(5)由于内衬材料为绝缘材料的限制,不能用于较高温的场合。

1.4 均速管流量计

均速管流量计(国外称Annbar、Torbar、Probar、Verabar、Itabar……等),是基于皮托管测速原理,以测管道中直线上几个点的流速来推算流量的一种插入式流量仪表,如图4所示。它是一根沿直径插入管道中的中空金属杆,在影响流体流动方向有成对的测压孔,一般有三对,其外形似笛子。迎流面的多点测压孔测量的是总压,与全压管相连通,引出平均全压p1;背流面的中心处有一开孔,与静压管相通,引出静压p2。利用全压与静压之差来计算流速,其计算式为:

newmaker.com
图4 均速管流量计原理

式中

Qv——体积流量;
α——流量系数;
ε——可膨胀系数;
D——管道内径;
ρ1——被测流体密度;
Δp——差压,Δp=p1-p2。

主要特点:

(1)结构简单,重量轻。
(2)适应范围宽阔,可适用于多种流体(气、液、蒸汽)。
(3)压损小,节能效果显著。
(4)在直管段长度不足时,准确度难以高于±2%~±3%,不宜作为计量仪表。
(5)易于堵塞,要求流体洁净。

1.5 平衡流量计

平衡流量计(balancedflowmeter,BFM)是一种新型的流量计,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下属马歇尔航空飞行中心(NASA-MSFC)针对航天飞机的主发动机液氧测量而设计发明的一种新型流量计,由A+FlowTek公司生产,亦称为A+K平衡流量计,如图5所示。

newmaker.com
图5 平衡流量计原理

A+K平衡流量计(BFM)对传统节流装置进行了极大的改进,将节流原理由边缘节流改为平衡节流。平衡流量传感器是一个多孔的圆盘节流整流器,安装在管道的截面上,每个孔的尺寸和分布基于独特的公式和测试数据定制,称为函数孔。当流体穿过圆盘的函数孔时,流体将被平衡调整,涡流被最小化,形成近似理想流体,通过标准取压装置,可获得稳定的差压信号,再根据伯努利方程可计算出体积流量、质量流量。

主要特点:

(1)测量精度高,其测量精度可达±0.5%。
(2)直管段要求低,最小可达0.5D。
(3)压损小,节约能耗。
(4)适用范围广,可以测量气体、液体、蒸汽等各种介质。

2 关于流量计的选型

首先,必须熟悉仪表和被测介质两方面的情况,按照流体的特性及应用范围剔除不适合的方法和仪表,初步选择测量方法和仪表。然后,按照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比较。

首先,根据仪表性能进行选型,需要对精度的高低以及仪表的稳定性等方面进行大概的过滤。例如孔板的测量精度较差,相对来说质量流量计的测量精度较高。因此在选型时需要注意,选择精度符合工艺要求的仪表。其次,根据流体特性,选择不同的流量计。举例来说,孔板等差压流量计对于黏稠液体的测量效果不佳;均速管类仪表一般测量洁净的气体或液体,对于介质的洁净程度有较高要求;电磁流量计用于测量可导电的介质,但是对于介质温度的要求较高,不能高于180℃。然后,从安装条件考虑,仪表处于管道的位置,前后直管段要求是否足够,管道周围空间大小是否便于仪表维护,管道是水平安装还是竖直安装等。从现场环境考虑,要考虑到现场的温度对仪表的影响,是否有电磁干扰,是否存在震动,例如涡街流量计,这种对环境要求比较高的流量计,在周围有干扰和震动的场合就不宜使用。最后,从经济方面考虑,比如平衡流量计,就可以做到取代孔板,减少压损,节约能耗。在大规格的管道上应尽量使用插入式流量计,以节约成本。

3 结语

以上介绍了一些工业控制中常用到的流量计类型以及选型方法。在工厂的实际应用中,仪表的选型比较纷繁,应在众多品种中扬长避短,选择最合适的仪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已在流量计上得到应用,不久的将来各种新型流量计将会应运而生,也将会给工业仪表应用带来新的革命!

参考文献
[1]黄德民.石油化工自动控制设计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2]乐嘉谦.仪表工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3]贾云飞,张涛,张清鹏.涡街流量计与孔板流量计压力损失的比较研究[J].计量学报,2008,29(2).
[4]孙延祚.流量仪表的合理选型[J].工业计量,2007,17(4).(end)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