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 闭

新闻中心

EEPW首页>工控自动化>业界动态> 牵手“工业4.0” 中德汽车业达成转型共识

牵手“工业4.0” 中德汽车业达成转型共识

作者: 时间:2015-11-10 来源:中国汽车报网 收藏

  赵英对此表示:“大众对华的‘大手笔’投资表明其看好中德双方智能化合作的前景。依托于强大的资金实力,大众 在推进智能化方面已具备较强的领先优势。国内很多车企受限于研发资金等因素,还处在智能化研发的‘门外’。” 王喜文则指出,“”并非一定要引入新的生产线和设备,旧的设备结合传感器、大数据等技术也可以实现智能化。

本文引用地址://m.amcfsurvey.com/article/282554.htm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还与默克尔访华团一道考察了江淮汽车。经过多年积累,江淮已系统掌握电动汽车电池、电机、电 控三大核心技术及电转向、电制动等关键技术。“国家会从产业政策、充电桩等基础设施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为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促进消费升级加油助力,培育 形成产业转型的重要支撑和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李克强在考察时说。在此信号释放下,江淮后续很可能会开展更多新能源和智能汽车方面的国际合作。

  作为国内电动车和首个智能网联汽车试点,上海国际汽车城要建设成集技术研发、产品检测,新产品、新业态展示, 产业创新孵化于一体的产业集群。上海国际汽车城总经理荣文伟告诉记者:“上海国际汽车城正在积极与国外的示范区进行交流,着力打造公共服务平台和示范应用 场景。”

  挑战不断 探索之路漫漫

  中德双方在推进《中国制造2025》和“”时,不可避免地会面临标准、安全、技术等问题。我国与德国、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制造业基础较弱,企业管理理念相对落后。瞄准智能制造的同时,必须要兼顾其他层面的竞争力提升。

  正如工信部规划司发展规划处处长姚珺所说:“制造和产品的智能化比拼的是一个国家的工业体系能力,中国还没有 完整的技术体系。国内企业使用的核心设计软件、三维设计软件、工程分析软件等均依赖进口。”据悉,目前国内研究自动驾驶的车企,必须从国外购买传感器,因 为国内的技术跟不上。“这些引进的生产和研发设备来自不同国家,技术和通信标准也就不统一,这加大了我国智能制造技术标准统一的难度。”王喜文说。

  面对诸多挑战,《路线图》提出形成产业联动的自主创新发展规划、建立共性基础技术研究院、完善标准法规体系、 实行财税优惠政策等保障措施。王晓明建议:“国家应建立一个覆盖全国的高速宽带网络,以应对未来大量数据传输的需求。保障数据安全也需要一整套明晰的规范 与指导。车企则要建立自己的数据中心,并利用产业集群的规模效应增强创新能力。”

  王喜文则表示,智能制造的框架搭建起来后,要逐步形成良性循环的互动机制,不能操之过急。他同时指出:“基于汽车产品的复杂性,车企开展跨界合作,不能过于依赖IT公司。”

  此外,针对合作中一些国外企业担心的知识产权保护、国企竞争力、市场开放不够等问题,工信部政策产业司副司长辛仁周建议:“我国应进一步培育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推进“中国制造”的同时,跟进知识产权保护、产业体制改革等机制保障。”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关键词:工业4.0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