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大学生创业:不以成败论英雄

大学生创业:不以成败论英雄

——
作者: 时间:2007-03-15 来源:电子产品世界 收藏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高校生就业问题一再成为社会焦点。在此背景下,各地纷纷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然而,大学生自主创业却是“雷声大,雨点小”,始终不成气候。如何解决创业难题?如何将创业的激情化为实际的行动?笔者对全国各地大学生创业第一人的创业实践和体会进行了追寻,希望他们的创业历程能为正在就业征途上赶路的莘莘学子们提供有益的启示。


全国大学生创业第一人李玲玲


1999年7月,华中科技大学新闻系大三学生李玲玲因高杆喷雾器和防撬锁两项专利被武汉世博公司看好,获得了10万元创业风险基金,并注册成立天行健科技开发公司,成为全国大学生创业第一人。
1999年6月初成立的武汉世博公司是一家官办民营性质的风险投资公司,该公司每年有2000万元投资,专门用于科技创新项目的转化。早在1995年,还是高二学生的李玲玲凭借高竿喷雾器这一小发明,捧回了“亿利达青少年发明奖”。1999年4月,李玲玲的另一发明——防撬锁,获第七届中国专利博览会金奖。也就在这个时候,李玲玲和她的专利一起进入了武汉世博公司的视线:世博公司出资60万元(实际到账10万元),成立天行健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将李玲玲的两个发明进行产品市场化;李玲玲以专利入股,占40%的股份,出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世博公司占60%的股份。
作为全国第一个获得风险创业基金的大学生,李玲玲一时间成了媒体聚焦的焦点,中央电视台“半边天”栏目甚至派出记者,对李玲玲进行全程跟踪采访——从办理公司的工商注册到在校上课,摄像机一直跟着李玲玲,镜头几乎一刻都没有离开。
也就是从那时起,李玲玲的生活再也不是简单的“三点(教室、宿舍、食堂)一线”:接受媒体采访,受邀参加颁奖;给大学生讲课,为同龄人传道。每天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已经不属于自己了。她站在风口浪尖上,接受着全社会成千上万目光的关注与审视。
由于合作双方的不协调,加之李玲玲对企业经营管理缺乏实际经验,2000年10月天行健公司被世博公司宣布破产。然而,李玲玲没有被吓倒,痛定思痛之后,她于2001年创办了“中国大学生创业网”,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创业,以网络为载体,以培训为项目,慢慢从为企业提供咨询发展到给企业培训内审员,再到给高校学生做培训,李玲玲的事业走上正轨。
事实上,除了创业网的培训之外,李玲玲还在继续经营着自己的防盗门业务。就在创办中国大学生创业网站的同年5月,李玲玲注册成立了武汉海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公司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为创业理念,主要从事大学生素质拓展推广项目、软件开发及网络工程以及专利技术的开发及销售;还有一个以李玲玲专利为核心技术的占地10亩的海纳防盗门厂。
2002年7月,李玲玲把海纳科技公司交给一个朋友打点,自己则加盟了武汉一家主营汽车销售业务的大公司。进入该公司的李玲玲,很快在业务能力上崭露头角:该公司没有自己的网站,李玲玲发挥自己的优势,在短短一个月时间内,为该公司建立了一流的企业网站。针对当时轿车进入家庭的热潮,李玲玲还组织了“家庭轿车展”、“高校汽车巡展”等几次车展,每一次活动的人气都十分旺,参观者有数万之众,公司的经营业绩也大为提升。李玲玲还根据该公司的特点,别出心裁地策划了“汽车销售顾问就业培训计划”,培训办得很成功,有很多学员从西藏、黑龙江等地慕名前来,经过培训的不少学员甚至成了全国汽车企业竞相争夺的专业人才。


东北大学生创业第一人董一萌


董一萌绝对是一位网络奇才。在高中时就创立了广播在线网站,开始了IT创业。1999年考入吉林大学,大一时,制作出中国第一部网剧《原色》,一夜成名。事后,一萌告诉好友,创作网剧“就是想吸引风险投资”。
董一萌认为,凡事都要打出提前量,对人生的安排也一样。如果等到大学工作两年后再做,就太晚了,“无论如何,在大学里就应开创自己的事业”。
《原色》虽然没有吸引到风险投资,却吸引了来自美国西雅图的中华商务网的创业者,双方决定合股经营,共同致力于长春地区的电子商务发展。2001年,董一萌获得长春市新星创业基金10万元,同年9月,他的“一萌电子公司”拿到了营业执照,主营网站建设和软件开发。
然而,公司开张恰逢9


关键词:毕业求职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