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手机与无线通信>业界动态> 通信产业报:TD引发的科研猜想

通信产业报:TD引发的科研猜想

——
作者:通信产业报记者 周晓娟 时间:2007-08-16 来源: 收藏
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技术与市场也同样如此。良好的技术推动市场份额的扩大,市场的扩大又能促进技术的进步。设备供应商面临市场和技术的困惑,他们的力量不足以同时兼顾技术与市场,但是缺少任何一方他们又无法发展。

  国内产业处在一个特殊的转型阶段。在今年年初中国移动开始试验网招标采购工作之前,国内的企业都主要将精力集中在设备的研发和产品的改进上,这时候技术成为了设备供应商苦练的内功。但是,随着的招标采购工作开始,久旱逢甘露的厂家一股脑地融入市场的洪流之中。而且,此时恰逢国内研究院的市场化转型完毕。

  作为根本的技术被放到了一边。为了市场,高层技术人员开始奔波于技术支持和测试。面对测试中出现的问题和中国移动提出的需求,一些厂商采用没有持续性的技术,在理想化的情况下调出中移动要求的指标。往往在技术还远远没有达到产品化的时候,就提前推出商用化产品。

  在这种情况下,技术为了市场作出了牺牲,事实上,也牺牲了市场。据悉,在某些试验建设过程中出现了供货问题,而且由于智能天线存在的体积问题,在实际部署过程中受到阻挠。不能按期完成建设的设备供应商压力倍增。

  不过,问题不仅仅在设备供应商单方面。

  首先,造成设备供应商的180度转型的是来自市场的压力,国内企业实力相对较弱,漫长的等待投入已经捉襟见肘,丰厚的TD-SCDMA大礼自然成为众矢之的。而运营商在组织测试的时候提出的设备的硬性指标的要求,使企业背后的软实力显现。而研究院市场转型也突显了问题的严重性。

  企业在TD-SCDMA发展中过于看重商用进程,一定程度上忽略了研发积累,反而拖累了商用。而按照国际上其他技术的商业化进程,其研发积累主要依靠政府研究机构推动。在我国,科研体制改革把我国研究院所全部推向市场成为企业,在完全的市场导向下,在新技术的发展中不可避免的形成“纯研发真空”,造成了某种程度上的技术缺失,甚至会拖累发展进程,那么谁能充当技术产业化的“摆渡者”,补上体制的这个缺漏?其间的利益又将由谁协调?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