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手机与无线通信>设计应用> 多芯电缆屏蔽效能原理及其仿真分析软件

多芯电缆屏蔽效能原理及其仿真分析软件

作者:张振新,沈华春 时间:2008-07-17 来源:电子测试 收藏

2.1输入模块

本文引用地址://m.amcfsurvey.com/article/85839.htm

  基于VB语言在编写软件界面方面的简单易用,以及功能的强大,输入模块主要是用其编写。该模块实现了信号参数、电缆参数、激励源参数等的输入,并采用人机交互方式和界面图形化设计,辅以大量的图文提示,及大量的容错提示,能及时反馈用户误操作信息。由于窗体较多,这里以"芯线参数输入"窗体为例,如图4所示。

2.2核心计算模块

  核心计算模块是用Borland C++编写,是软件最重要的部分,它负责处理输入模块传递过来的数据,进行计算,并输出相应的数据文件。这一过程是在后台自动进行操作,无需用户干预。以"分析"功能的核心计算程序为例,用图5的结构图来说明其工作流程。

2.3输出模块

  鉴于图形结果的直观,数值结果的精确,所以在输出模块中设置了2种输出方式,分别为图形结构和数据结构。

3结果及分析

  由于现有条件所限,这里对一根两芯电缆进行及测试,这根电缆的参数如下所示:

  芯线:有两根芯线,每根芯线的半径为0.2 mm,每根芯线的绞合导线数为16,绞合导线直径为0.1 mm。

  屏蔽层:屏蔽层类型为编织屏蔽层,屏蔽层半径为3 mm,编织束为16,导线束6,编织角18.7°,屏蔽层厚度0.15 mm。

  分别对每个芯线进行测试,计算出电缆的,取最小的值作为该被测电缆的屏蔽效能。图6为仿真结果与测试结果的比较。

  从图6中可以看出,仿真结果与测试结果两者吻合的较好。在300 MHz以前,除了个别的点以外,两者相差在5 dB左右。而在高频,实测的屏蔽效能比仿真的结果低主要是由于装置的高频耦合泄漏较严重所致。

4结 论

  通过仿真结果和测试结果的对比,证实该仿真软件具有较好的效果。通过本仿真软件的使用不仅可以对已有的电缆的性能进行评估,且仿真计算结果对电缆的设计及选用具有指导性作用。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