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嵌入式系统>业界动态> Linux云计算Web 2.0共同缔造开源

Linux云计算Web 2.0共同缔造开源

作者:陈杰 时间:2008-09-12 来源:计世网 收藏

  此外,的特性在“小电脑”上表现出了很明显的优势,丰富的应用是“小电脑”赖以生存的基础,而正是这些应用诞生的温床,开发人员能更好地基于这个开放的平台构建各种不同的应用。

本文引用地址://m.amcfsurvey.com/article/87975.htm

  移动计算将成为的突破点,这已经得到了普遍的共识。一些激进的社区人士更是表现出了十足的信心:“Linux在传统的和桌面领域已经达到了饱和,尤其是在桌面市场,Linux想要有爆炸性的增长显然是不现实的。而在移动设备市场则不同了,由于这个市场还不够成熟,Linux很有爆炸性增长的可能。尤其是随着新的移动设备的兴起,Linux展现出了定制性强的优势,坊间就流传MID第三代将弃用Windows,而完全投入的怀抱。”

  当Intel展开Moblin计划的时候,就在亚太区与中科红旗合作推出了专门针对MID平台的Midinux操作系统,作为一家传统的Linux操作系统厂商,中科红旗相关人士表示,随着MID业务的开展,今年在Midinux操作系统的收入将有望超过和桌面端的收入,由此我们也能看出移动计算对传统桌面Linux带来的巨大冲击和机遇。

  当然,移动计算的发展不仅为平台厂商开辟一片新蓝海,一些传统的应用软件厂商,也纷纷嗅到了MID巨大的市场价值,将触角伸向了这一全新的领域。国产Office办公软件厂商红旗2000就推出了RedOffice for MID。这款功能丰富的办公软件,将PC机上常用的办公软件平滑移植到了MID设备上,使用户感受到了移动办公的便捷。RedOffice for MID的推出吹响了传统软件厂商进军MID的号角。随后,腾讯也在今年的IDF大会上推出了QQ for MID。在这么一个全新的市场面前,软件厂商都在不断地调整策略,或将其“for PC”的软件平滑移植到MID上,或开发一些针对MID的新应用。

  同时,伴随着众多“小电脑”的发展,闪存软件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法国的Mandriva发布了自启动U盘、Ubuntu也推出了SD记忆卡,这些都将Linux操作系统预装进了闪存中,用户只需要插入U盘或SD卡,就能立即使用预装在其上的Linux操作系统及众多的开源应用软件。现在,闪存的容量不断增大、价格也不断下降,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便携电脑的不断发展,闪存将成为开源软件的新载体。

  开源头上的“那片云”

  移动领域是开源软件寻求突破的一个重点,而最近喧嚣尘上的“”也蕴含着开源软件发展的巨大机遇。对于的定义,业界争论不一,但一个比较一致的看法就是是基于Web的一种服务,它消除了用户在传统硬件、软件、专业技能方面的投资,可以完全脱离技术与部署中的复杂性而轻松获取,这与SaaS也有些异曲同工。

  在今年Gartner最新发布的报告中就认为,削减成本的压力将推动大多数软件服务提供商以某种方式采用开源软件的创新技术。在今后两年的时间里,90%的软件服务将以某种方式以开源软件为基础,软件服务提供商将在操作系统、应用和数据库的层面上使用开源软件以降低成本。开源软件一直提倡软件免费、以服务的形式付费,这从某种角度上说与SaaS是雷同的。

  对于谁将成为“那片云”的问题,业界一致的观点就是云计算将架构在开源软件之上,并且大部分基础应用都将基于开源软件。因为大家都知道,作为集中式的服务平台,开放性永远是其关键要素之一,同时开源软件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也完全吻合云计算的发展趋势。

  也正因如此,众多开源社区人士反而开始担忧云计算的兴起将给开源软件带来一场巨大的危机。因为互联应用不需要采用传统的方法发布软件,这就忽略了诸如GPL等开源软件许可证的要求——即修改者必须返回代码给社区。

  而最终可能会导致的一个结果就是,像Google这样的公司在互联网应用上利用了开源软件的优点,并将他们所做的任何修改当成了自己的财产。因为Google的商业模式不需要发布基于开源软件所做了修改后的软件,而只需要在此基础上提供Web应用服务。从形式上看,Google的做法没有与开源许可证相抵触,但从实质上说,Google的确使用和修改了开源软件,并因此得利,但他们的确也没有向社区返回相应的代码。

  因此,如果基于当前主流的开源许可证(GPL),在10年内,90%的软件都以服务的方式来运行,都采用Google的方式而不返回代码,那么开源软件的发展将面临巨大的危机,这不仅将阻碍开源软件的创新,长久下去甚至会导致开源软件的消亡。

  那么,是否云计算就是洪水猛兽,它的出现将让开源软件丧失生机呢?云计算的兴起,使开源软件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但这个危机是可以通过完善目前的开源许可,甚至出台一些新的开源协议来解决,其实,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云计算为开源软件带来的巨大发展机遇。

  首先,我们必须认清开源成功或者赖以生存的几个关键要素,许可证鼓励对于开源软件的再发布、修改乃至发展其分支;一个体系结构要使程序能被作为组件在任何可能的地方重用,以及可以被扩展,这包括代码的重用和模块功能的重用;最重要的一点是低门槛,不仅用户可以轻松使用,对于开发人员,能在此平台上轻松地修改与分享代码。

  云计算作为一个可以基于开源软件的平台,可能并不开源,但这并不妨碍其具有开放性,或者说该平台可以作为一个可重用的组件存在。开源倡导代码的可重用,云计算提倡的是服务的可重用性。比如Google Maps并不开源,但是其足够开放,以至于其成为了整整一代新应用的关键组件,programmableweb.com上的一个总结显示,Google Maps支持了差不多90%的地图mashup,从这点上看,云计算完全能够延伸开源软件的应用,只是将代码封装成了模块,或者是一个子系统。

  开源的成功来自于用户的开发和使用的低门槛,而云计算的发展必将带来大规模的开源应用及部署,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开源软件进入的门槛,也活跃了开源社区的二次开发及应用推广。同时,云计算的平台可能会是私有的,但其上运行的软件可以有商业软件与开源软件的选择,来自Rightscale的Eicken甚至认定云计算平台上的所有软件都将是开源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目前私有软件许可证没有支持云计算部署的方式。

  尽管开源协议不能防止云计算提供者的封锁,但至少允许开发人员在云计算中部署开源软件,而且,随着云计算平台的发展,也将带动更多新的开源软件及应用的产生。最近,雅虎、Intel和惠普就宣布结成了一个研究联盟,共同创建一项名为“测试平台”的云计算研究项目,以推进云计算技术的发展。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云计算概念的不断清晰,各大厂商在此领域将会加大投入,势必将会有更多优秀的开源项目诞生; 同时也将会活跃目前的开源项目,在应用广泛展开的时候,使其焕发第二春。

linux操作系统文章专题:linux操作系统详解(linux不再难懂)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