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电源与新能源>业界动态> 从“有硅为王”到“遍地开花”

从“有硅为王”到“遍地开花”

作者: 时间:2009-03-17 来源:慧聪网 收藏

  从“产能神话”到“达产尴尬”

本文引用地址://m.amcfsurvey.com/article/92462.htm

“过热”竟是虚热

  当翻看网上资料中显示的项目投产产能数字时,无不令人触目惊心。早在2007年,《中国新能源产业年度报告》就已显示,目前国内已建和在建的计划产能高达6.356万吨,到2008年大约可以形成1.8万吨多晶硅年生产能力。2008年底,亚洲硅业6000吨、江苏顺大3000吨、洛阳中硅3000吨、宁夏阳光1500吨等大量千吨级多晶硅项目相继也宣布投产。记者不仅疑惑,中国一年究竟能产出多少多晶硅?这个行业是否已经过热?

  “投产和达产完全是两回事,多晶硅生产企业类似于化工企业,从投产到达产需要一段时间的调试。也就是说,设计能力为1000吨,短时间内产量很难达到1000吨,工艺技术水平相对完善的企业达产率也仅为80%左右。”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峨嵋半导体材料厂副厂长丁国江说。

  乐山市多晶硅有限公司总经理冯德志透露,一般多晶硅项目需要一年半左右的时间达产。刘小飞则透露,新光硅业2007年就开始投产的1260吨生产线2008年全年平均达产率也仅为65%。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说:“一些欲上市融资的多晶硅公司提出很高的投产概念,却丝毫不提达产之事,可能意在资本市场上的融资或炒作。”

  据丁国江介绍,虽然各多晶硅项目都运用改良西门子法工艺生产,但是各个企业系统的集成效率如何、模块技术是不是最先进的、还原炉和精馏塔等重要设备的设计是否优化以及副产物的消化是否干净,都直接影响其达产时间和达产率。

  据四川省乐山市经委产业政策科提供数据,2008年乐山市多晶硅生产能力4560吨,2009年将达到近1万吨,这只是计划生产能力,2008年乐山市多晶硅实际产量为一千多吨,约占全国的25%。由此推算全国2008年实际产出为4000吨以上。但据四川省经委有关人士介绍,虽然多晶硅目前的“过热”是“虚热”,但仍然要警惕多晶硅长期内产量过剩的问题。“我们鼓励已经开始施工的企业尽快地完成建设进度,已经投产的企业尽快达产,但是,我们不鼓励再上新项目。”

  从“污染恶魔”到“变废为宝”

  企业多渠道探索出路

  业内专家表示,三氯氢硅和氢气发生化学反应,除生成终端产品多晶硅之外,还包括等多种副产品。是高危产品,遇空气遇水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氯化氢气体。我国多晶硅产业前几年一直没有规模化发展,就是因为从技术上没有找到妥善处理四氯化硅的方法。

  “即便价格下跌,多晶硅生产利润率仍较高,即使在金融风暴打击下,几个企业仍然决定在乐山投资建厂,当地老百姓、国家环保专家和官员不禁对多晶硅副产物的处理提出质疑。”乐山市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邓贵银表示,当地主管部门对这个问题从一开始就非常重视,坚持规模化生产必须有规模化的处理方法。

  他介绍说,目前国内处理多晶硅在技术上已经开创出了两个方式,一是将四氯化硅热氢化后再生成生产多晶硅的原料,刘小飞表示,新光硅业主要使用这种方法,可以回收利用80%的四氯化硅。第二种方法就是通过化工工艺将四氯化硅转化成高附加值的化工产品。据悉,乐山市引进了拥有将四氯化硅转化成无毒无害的气相二氧化硅(即白炭黑,一种纳米材料)技术的一家公司,与当地多晶硅厂合作,将尾气“变废为宝”。据悉,这家公司目前具备6000吨的气相二氧化硅的生产能力,即2万吨四氯化硅的处理能力。此外,乐山科立鑫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的硅酸乙酯生产线也能够消化大量四氯化硅,生产出有机硅系列产品。邓贵银表示,在乐山已经投产的企业以及在建工程,都按照上述两种处理方式对尾气处理进行了规划,解决了环保问题。

  虽然各个企业都在多渠道探索处理四氯化硅问题,但是在技术上还有很多需要攻关的地方。丁国江表示,热氢化一次性转化率一般企业只能达到百分之十几,能耗高,大循环1公斤多晶硅需要耗费60度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