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电源与新能源>市场分析> 系统价格下降促进光伏业发展 垂直整合渐成气候

系统价格下降促进光伏业发展 垂直整合渐成气候

作者: 时间:2009-06-17 来源:中国电子报 收藏

  王再明价格大幅下降,而系统和应用降价不多,主要是由于银行系统的贷款少了,所以太阳能电站的需求和投资少了,政府的补贴还是那么多,所以需求量少了,但价格没降低,而上游的竞争和产能很大,导致上游价格骤降。

本文引用地址://m.amcfsurvey.com/article/95337.htm

  孙嵩泉 系统价格事实上是降了,只不过降幅不大。这主要是因为系统造价不仅仅受组件价格的影响,还受支架、逆变器、电缆等价格的制约;另外为了保证质量和符合认证机构的要求,组件商不能随便更换原材料,上游原材料一直坚挺是影响下游集成应用降幅不大的原因。要降低成本首先应从自身着手不断创新,在市场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扩大产能,另外也期望政府能够给予扶持,比如精简相关审批手续,优化申请过程等等。

  王俊朝 上游价格的大幅下跌,已逐步传导到整个产业链,系统应用的价格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但降幅没有想象中的大,也没有预期的快。这一是因为上游材料的价格在短短的7个多月的时间内从500美元/公斤下降到目前的不足90美元/公斤,幅度巨大且过程迅速,终端市场稍有滞后,尚未完全体现。二是终端市场也处于不稳定状态,随着金融形势的好转,市场将随时启动,反过来很可能会引起硅材料价格的回调,毕竟现时硅材料的降价只是短期的市场萎缩而非真正的供过于求造成的。随着今明两年中国多晶硅产能的大量释放和产业链各个环节技术的进步,终端应用系统的降价是必然的也是可预期的。

  李本成 目前,系统和应用降低成本的空间不是很大,应该还有3%-5%降价空间。即使价格再降,每个工序也应该再有5%-8%的毛利率,否则影响企业的积极性,不利于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多晶硅投资大,风险也大,应该保持最高的毛利率,必须给它保留20%毛利率。

  严大洲 由于多晶硅产业化技术的突破,我国多晶硅产能大幅度提高,再加上全球多晶硅原料产能的快速扩张,使原材料供应缓和,价格回归理性,促进了光伏产业发展。尤其是高质量的多晶硅原料得到保障,再加上技术进步加快、电池转换效率提高,电池片和组件的价格将进一步降低,为促使整个行业健康发展,在光伏产业链的其他环节也需要努力,进一步降低成本。

  系统价格降低促进产业发展

  □将大大降低光伏发电的成本

  □对开拓国内光伏应用市场将起到积极作用

  王斯成 目前国内光伏发电成本还是偏高,影响了大规模推广。目前并网光伏发电的初期投资大约3万-4万元,上网电价每千瓦时2元-3元,高于常规火力发电,也高于风力发电和生物质发电。降低发电量成本,可以自动跟踪是最好的方法,自动追踪系统,可以提高发电量20%-50%,对降低每度电的成本很有效,将来要占到太阳能发电的35%以上。此外,硅料采用新的提纯技术还能让多晶硅再降到每公斤30美元以下。

  曹仁贤 我国光伏发电至今仍没有大规模应用我认为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我们还是发展中国家,我们的财政目前到底能够承受多少清洁资源,这是一笔比较难算的账,政府补贴多少钱是适度的?绿色能源的绿色价值怎么结算?因为毕竟目前光伏发电成本和老百姓的用电成本有较大的出入,政府下不了大面积、大规模推广这个决心。

  第二个原因我认为是体制上的问题,可再生能源法明确规定了国务院能源主管机构,也就是目前的国家能源局,但是能源局并不具有可再生能源价格的审批权利,这个权利在国家发改委。其他部门如财政部、建设部、科技部等都想支持光伏发电的发展,但光伏并网发电涉及整个国家众多部门和利益,如果不在国家层面进行精心的制度设计,最终这些政策都会停留在示范层面。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