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电源与新能源>市场分析> 多晶硅:同行没同利

多晶硅:同行没同利

—— 成败多晶硅
作者: 时间:2010-12-09 来源:新财经 收藏

  2008年之前,国际价格一路飙升,从2001~2003年的25~40美元/千克,上升至2008年480美元/千克的最高点,业内当时甚至有“拥硅者拥天下”的说法。在暴利的驱动下,国内企业纷纷涌向领域。2007年,国内25家上市公司针对新能源领域的156.7亿元的投资中,项目就包揽了其中的1/3,投产量达4000吨以上。

本文引用地址://m.amcfsurvey.com/article/115310.htm

  各地方政府也直接以补贴、税收优惠和返还、宽松的信贷政策和审批政策,鼓励光伏产业的发展。顺德千亿产值光伏产业园、锦州千亿光伏产业园、常州天合光伏产业园、上海光伏产业园……这些宏伟的产业蓝图,把中国多晶硅投资推向了高潮。

  高污染之争

  从无人问津到投资火暴,从2003年到2008年,中国产业经历了一次“过山车”式的增长,中国企业抢占了光伏产业链五大环节中的中间三个:硅锭硅片生产、电池片生产、组件封装线生产,而产业最上游的高纯多晶硅料生产和最下游的光伏应用却显得底气不足。

  近两年,不断有业内专家指出,中国产业“两端在外”的局面必须改变。美、日等国家掌握了硅料的生产技术,垄断了全球的多晶硅料供应,中国企业从美、日进口硅料后,在国内加工成硅片、太阳能电池以及组件封装线后再出口。

  目前,国内从事产业的企业达580多家。2009年,国内多晶硅、硅片、太阳能电池及组件的产能分别占全球总产能的25%、65%、51%和61%;在全球太阳能电池企业十强中,中国企业占据了四席。

  一段时间以来,人们只知道中国的新能源产业——太阳能光伏在全国遍地开花,这无疑是造福子孙后代的“绿色”产业。可是,鲜为人知的是,美国科学家的这个伟大发明——多晶硅的生产过程,在中国大多是以高污染、高耗能来维系的,中国企业在工艺和技术上,与国际先进水平相去甚远。

  于是,国内掀起了“清洁能源与高污染悖论”的争议,说中国的光伏产业消耗了自己的能源,污染了自己的环境,让外国人享受环保收益,中国人在为外国人做嫁衣。

  中国城乡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钟永生表示:“生产多晶硅的企业,都是高污染、高耗能企业,国家还给予经济上的补贴,根本没意义。外国人为什么用太阳能发电?主要是想做个示范,诱导发展中国家朝他们的方向走,大量生产多晶硅卖给他们,造成污染后又要买他们的专利,一个循环下来,外国人还是不用花钱。中国政府为了支持太阳能光伏产业,拿出了很多政府补贴。说到底,还是用纳税人的钱去补贴了外国人。”

  多晶硅的污染到底有多严重?中科院电工所光伏专业研究员王博士告诉《新财经》记者:“其实多晶硅根本没有高污染的概念,只是中国在这方面的工作没有完善。”

  王博士介绍说:“生产多晶硅的时候,会产生一种四氯化硅的尾气,这种尾气是主要的污染源。正常情况下,四氯化硅应该被回收,然后传送到输入端与硅料再次反应形成新的原材料,这个过程叫‘闭环回路’。 ‘闭环回路’可以使四氯化硅得以充分利用,既减少了环境污染,又降低了生产成本。国外企业都是用这种方法操作的,中国的很多企业都没有安装尾气回收再利用系统,所以才造成了污染。”

  目前,多晶硅尾气回收技术都垄断在美国、德国、日本等七家大公司手中,中国企业由于没有掌握回收技术,只能花高价向这些外国企业购买。王博士说:“很多企业觉得成本太高,就没有安装回收设备。现在国内只有几家大企业安装了这个设备,否则大企业也无法生存。假如这个企业年产1万吨多晶硅,就要排出10万吨四氯化硅,如果不回收的话,第一,没有人能消耗这么多的四氯化硅;第二,大量的四氯化硅一旦排出,将会造成几十甚至上百平方公里区域的污染;第三,尾气再利用可以控制生产成本。”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