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业界动态> 平板业上游争相扩建 产能过剩初现端倪

平板业上游争相扩建 产能过剩初现端倪

——
作者:南方新闻网 时间:2006-07-07 来源: 收藏


  中国台湾及日韩巨头争相扩建平板基地,大大超过市场消化能力

  在各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国内的面板产业引来了一个投资高峰,台湾奇美、中华映管、LG.飞利浦纷纷在内地市场投入巨资,进军液晶面板。

  据信产部统计,今年前4个月液晶电视产量为187.1万台,等离子电视的产量仅为17.2万台。有分析师指出,投资热潮的背后充满了盲目性,资本推动下的液晶面板产业开始出现虚热倾向,而这将大大影响平板产业的整个产业链条,上游的恶性竞争,将使得整机厂家面临难以估算的风险。

  面板业急剧扩张

  6月底,从上广电集团传出消息,旗下附属上广电光电子公司与台湾宝成集团全资附属Mindtech Investments,将共同投资建设上海及昆山的两处液晶面板模块厂,总投资1.9亿美元,每家工厂投资9,500万美元。上述两家工厂注册资本均为3500万美元,上广电光电子将分别持有两家工厂的60%股权。当中上海液晶面板模块厂将为液晶电视厂商提供产品及接纳代工定单,其设计月为40万块;昆山厂则为笔记本计算机厂商提供产品,其设计月产能30.4万块。

  实际上,从今年年初开始,整个中国平板面板产业的产能正在迅速增加。不久前,上海广电NEC公司的第五代液晶面板生产线获得15.68亿元的银团贷款,扩产后,合资公司液晶面板第五代线的产能将增加88.8%;而京东方此前成功争取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60%的玻璃基板巨头康宁的合作,在TFT-LCD(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产业链的布局仍在不断深入;此外,台湾的面板企业也借着收购、政府招商引资等契机,通过设立后端模组厂的形式切入面板产业。其中,中华映管携手厦华电子投资近30亿元筹建全球最大平板基地,奇美也于近日在佛山市南海兴建一个后段模组厂。

  除液晶屏产能外,等离子屏生产线也规模惊人。LG电子于去年5月在中国投入了近6亿美元建成第四期生产线,每月产量已经达到了12万块,在必要时,不需要任何投资,就可以月产量达到16万块,而LG在华前三期生产线产能已经是19万块,两者加起来达到每月35万块的产能。

  产能过剩初现端倪

  据市场调研机构Display Search公司数据称,液晶电视受价格持续下调和世界杯影响,在主导市场的30-34英寸电视机领域,其销量超过了传统显像管电视。但是在平板面板产业产能扩大远远超出平板电视的产量的扩大。据信产部统计数据,今年前4个月液晶电视产量为187.1万台,等离子电视产量为17.2万台,加起来为204万台,预计全年最多为700万台。而仅上广电一家的液晶面板的年产量就达500万台。

  实际上,显然,随着产能的急剧扩张,行业快速的更新换代、难以抵挡的降价潮流等特性远远超乎进入者的想像。日韩、欧美企业近年均陷入结构性亏损或利润急剧下降,而最早上马液晶面板生产线的京东方去年宣布巨亏16亿元后,4月3日再次预告今年第一季度最高亏损额达5亿元。

  利润率大幅下滑

  记者获悉,由于产能严重过剩,所以中低端产品市场利润在飞速下滑。而业界人士披露,2005年,部分平板电视企业尤其是外资企业,利润率能达50%。但时隔半年,历经数轮价格战的洗礼后,平板电视全行业的毛利率从一年前的50%降到了2%-3%,部分企业的利润率甚至仅为1%。

  此前,三星电子在其第一季度投资者大会上表示,预计第二季度大尺寸电视面板价格的下降速度会有所放缓,但是最近的统计数据表明,30英寸以上的电视面板平均销售价格本季度将继续下跌。而40英寸电视面板领域里的激烈竞争会对32英寸及37英寸电视面板市场产生多米诺效应,目前32英寸液晶电视面板的平均销售价格接近生产成本。

  有分析师指出,中国企业投资平板面板产业需谨慎,以及应健康有序。而实际上,与内地目前政府支持企业毫赌面板相对应的是,目前台湾奇美和LG.飞利浦开始放缓扩张的步伐。有消息称,由于面板厂库存高、平均单价下滑速度快,使得第二季市场是否景气看法相当悲观。而LG.飞利浦(LPL)和奇美电子是2006年第一季库存增加幅度最高的TFT-LCD面板厂,其中LPL增加56%、奇美增加45%,两家深受高库存困扰的面板厂,第二季不约而同地传出新产线扩产将延后半年的消息。而这种趋势,也应该给正在急于上马液晶生产线的各地政府和企业打一支预防针,浇上一盆“冷水”。

  液晶面板今年价格变动情况

  尺寸  年初价格 现在价格

  40英寸 930美元  835美元

  42英寸 1100美元 860美元

  32英寸  -   460美元

  来源:台湾联景科技

  - 链接

  国内企业收缩等离子生产

  相比液晶电视市场,等离子情况更为严峻。虽然进入等离子屏生产的企业不多,但赛诺的报告显示,今年1-5月,松下、日立、LG在中国等离子电视市场的占有率达到50%以上,而国产品牌厦华、创维、康佳、TCL、海尔五大品牌只占有12%的份额。

  此外,等离子阵营的技术升级也给国产彩电厂商造成了伤害。据悉,在等离子面板的对比度从原来的1000∶1提高到5000∶1后,国内很多企业被迫将之前的存货以8000元左右的价格倾销,而升级后的新屏价格都在1100美元以上。由于目前等离子屏从标清向高清过渡,中国企业都担心再次承受差价损失,所以今年几乎没有国产品牌再推等离子新品。信息产业部的统计数据表明,1-4月等离子电视的产量仅为17.2万台,这个数据不到LG一家企业在华一个月产能的二分之一。

  - 记者观察

  面板产业需要“冷静剂”

  在国家“十一五”规划中,信息产业部将集成电路、液晶屏为代表的新型电子元器件等列为“十一五”重点规划项目。据悉,按照规划,液晶屏投资的初步规划是全国10条左右,2008年前建设3-4条第五代液晶屏生产线,2010年陆续建设第六、第七代生产线,地区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广东、江苏等电子信息产业集中、在IC和半导体行业具备一定基础的地区。改变面板依靠进口、掌握核心技术进入上游面板制造领域初衷良好,但是从最近的面板投资热潮不难发现,平板投资热潮的背后充满了盲目性,资本推动下的液晶面板产业开始出现虚热倾向。

  当液晶面板行业巨头纷纷拼抢7代以上的液晶面板生产线时,国内企业目前却集中于第5代甚至更低一代的液晶面板生产线建设,而液晶面板生产线每隔半年就有一次升级。

  由于液晶面板产业是高投入高产出的产业,各级地方政府都在不遗余力地去发展。然而,即便是领跑液晶产业的韩国,也不过两家企业拥有液晶生产线;最早发展液晶电视的日本也是在痛下决心整合之后,才得以取得产业的发展。台湾地区的液晶面板业所面临的窘境也许是内地发展液晶产业的前车之鉴,而走在前面的日韩品牌经历了长时间的整合,这也值得我们借鉴。在进来时机较晚的情况下,我国的面板产业更应该一步到位,避免再走弯路,重复投资的错误实在不应该再犯。目前热闹的液晶面板投资需要一服“冷静剂”。





关键词:产能平板业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