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电源与新能源>设计应用> 数字化中频SPWM逆变电源控制系统

数字化中频SPWM逆变电源控制系统

作者: 时间:2012-08-09 来源:网络 收藏

可设逆变器的输出的电压的上限

,下限值为

。执行如下操作:当

,取消积分运算;当

时,

;取消积分运算。即通过限幅防止控制量的饱和,控制量的饱和主要是由于积分项的饱和而引起的。积分饱和会导致被控量出现较大超调和长时间的波动,这对是不利的。

当在输出变化较小时,通过计算得到的PWM控制寄存器的值可能也会有小幅度的振动,这样会使系统不稳定。若设置适当的死区范围,则可以消除由此引起的振荡,又不会太大影响输出精度。

时,u(k)=u(k-1),控制量保持不变;当

,按照PI算法,计算输出控制量

。其中

为死区的阈值,依据系统的控制精度的要求来确定。设置死区可以减少执行机构的频繁动作,增强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3.4 保护控制:

控制的电源系统中,一般设置保护硬件和软件两套保护系统,确保出现故障能有效保护。通常是由硬件电路负责故障状态的快速检测,再通过软件或硬件保护及时封锁开关管的驱动脉冲。逆变器系统中保护及监控部分通常包括过/欠压,过/欠流等。故障保护的监控过程为:通过采样及A/D转换将各种信号的数字量送到DSP,与相应的保护门限值进行比较,若超过门限值则采取保护措施。这样不仅实现简单而且还可以监控各类故障,便于维护。由于故障保护是需要实时监控的,而且一旦发生故障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控制输出。因此应在主程序中对各保护状态量进行实时查询

4 软件设计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逆变桥的信号由片内PWM模块实现,波形的控制和调节都需要在PWM调节周期中完成,属于定时器管理事件。在进行电压调节器、电流调节器计算时还需要实时获得、处理采样值,这里主要利用片内A/D模块。另外,在和单片机进行通信时可以利用SCI口实现,各类保护则是需要不断查询各个状态量,根据其具体数值采取相应的动作。系统软件总的流程框图如图2:

数字化中频SPWM逆变电源控制系统

图2系统软件的总体结构流程框图

程序首先对一些寄存器进行设置,并且初始化所有的变量。然后使能所需的中断,启动定时器。开始执行后台一些对实时要求不高的程序,比如通讯等功能。CPU的中断INT2,INT6按照一定的时间打断后台程序的执行,让CPU执行一些实时要求高的程序,比如正弦波发生程序,电流、电压采样。

因为本系统对软件的实时处理能力要求很高,所以绝大多数功能模块是在中断子程序中完成的。而且由于系统的功能模块繁多,所以各模块应根据系统的要求严格按照先后顺序执行,以保证各模块互不干扰,协调工作。INT2为定时器的中断子程序,是最重要的一个子程序,在该子程序中主要完成对逆变器的控制,因此其中断优先级最高。一旦出错那么整个系统的输出就会发生畸变。最后是A/D的中断子程序,在该子程序中读取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感电流的转换结果。

5 实验结果

本章通过实验将双闭环技术对逆变器的控制效果进一步加以验证,给出了实验结果具体的实验参数如下:输入直流母线电压270V;输出电压115V/400Hz;载波频率25kHz; 输出滤波电感3.4mH;输出滤波电容3u; 输出功率 。采用的控制芯片为TI公司的TMS320LF2407。图3、图4分别是阻性负载和感性负载时输出电压及电感电流波形。其中,CH1使用的是1:500的差分探头。可以看出,输出电压波形的正弦性较好。测得阻性负载时总谐波含量为THD=1.124%,感性负载时总谐波含量为THD=1.620%。

数字化中频SPWM逆变电源控制系统

图3阻性负载时输出电压及电感电流波形

(CH1:滤波电感电流波形;CH2:输出电压波形)

数字化中频SPWM逆变电源控制系统

图4感性负载时输出电压及电感电流波形

(CH1:滤波电感电流波形;CH2:输出电压波形)

6 结论

本文所介绍的以DSP作为主控芯片,结构紧凑,可靠性高,而且成本低,调试方便,充分体现出了数字控制的优势。总之,全的实现大大减少了所需要的元器件,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集成度,使实现系统智能模块化成为可能,并增加了系统的可靠性;全数字化还使得系统具有很强的可编程性,这样使系统更易于更新和升级。

参考文献

[1] Li Jian, Kang Yong etc, Fuzzy-Tuning PID Control of an Inverter With Rectifier-Type, Nonlinear Loads, in Conf.rec.IEEE-IPEMC.Beijing,2000,pp381-384.

[2]Hua C.Two-level switching pattern deadbeat DSP controlled PWM Inverter. IEEE Trans. Power Electr.1995,10(5):310-317

[3] 陶永华,尹怡欣,葛芦生,新型PID控制及其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

[4] D.M. Divan., Inverter Topologies and Control Techniques for Sinusoidal Output Power Supply, IEEE APEC’91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