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模拟技术>设计应用> UHF读写器设计中的FM0解码技术

UHF读写器设计中的FM0解码技术

作者: 时间:2011-02-03 来源:网络 收藏

通过命令设置,可以使标签返回数据采用160 Kb/s的速率,在码相邻两个边沿之间的间隔只可能有3种情况:0.5T、T、1.5T。在12 MHz的外部时钟下,“0”的高半位宽“H”和低半位宽“H”为3.125μs,捕获出的定时器计数值为0x25左右,记为0.5T;收到1个“0”或者1个“1”的位宽为6.25 μs,捕获出的定时器计数值为Ox4B左右,记为T;在前同步码中,“V”的位宽为9.375μs,捕获出的定时器计数值为0x70左右,记为1.5T。解码流程图如图4所示。

本文引用地址://m.amcfsurvey.com/article/187636.htm


根据FMO码特点,当捕获到一个“H”或者“L”时,要判断这个O.5T是“0”的前半位还是后半位。是前半位时,要等待下一个0.5T结合成1个“0”;是后半位时,要与之前剩余的半位结合成“0”。捕获到1个T宽度的数据时,则记为“1”。
在进行对接收到的FMO码解码时,因为没有同步信号,所以必须要先对数据进行同步,也就是要先解码到连续的12个“0”与之后的1010 V1前同步码数据,才能对后面真正需要的数据进行解码。在解前同步码时,前12个“O”按照2个0.5T组成1个“0”的原则,要有连续的24个0.5T出现才会进行下面的解码,不然就会返回重新开始统计12个“0”。在之后解码1010V1时,要注意一个特殊的位“V”,当捕获到一个1.5T宽度的数据时,才记为“V”;在此期间,只要解码出一位有错误,则返回重新开始统计12个“0”。只有前同步码全部正确解出时,才能进行对需要的数据进行解码,依据捕获到的宽度是0.5T还是1T来判断是“0”的半位还是一个完整的“1”。
在EPC Gen2使用中,根据发送命令的不同,标签返回的码里或者存在CRC5,或者存在CRC16,或者没有校验,有CRC的码在解码完成后都要进行CRC校验。当检测到结束位时,CRC校验正确,则本次通信正常,可以进行下一步的通信。
在实际运用中,接收回路上会出现发送回路泄露过来的很多杂波信号以及一些毛刺,会有连续多个“0”出现,会形成连续的24个宽度为0.5T的间隔,可能会误判成前同步码开始,但后续的前同步码解码过程在出现1.5T宽的“V”时会出错,在进行校验或检测停止位时也可能会出现错误,这时也要重新搜索前同步码。

4 结束语
读写器设计中,关键问题就是对接收到的解调数据进行正确解码,既要解决信号频率的偏移,也要能在高速通信过程中,快速正确解码,采用这种解码方法可以在对码捕获位宽的同时进行同步解码,速度比较快,而且由于对载波频率的变化不敏感,故读卡成功率高。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