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测试测量>设计应用> 测试技术与军机维修体制发展

测试技术与军机维修体制发展

作者: 时间:2009-08-11 来源:网络 收藏

1)BIT的历程

20世纪60年代,随着半导体集成电路技术的飞速,航空电子设备日趋复杂,维修工作量迅速增加。为了改善设备的维修性,减少故障隔离时间,美军开始研究BIT技术。70年代初,测试、检测和故障诊断困难成为制约装备的一个主要原因,军机维修重点也从以往的拆卸和更换逐渐转向故障检测和隔离,这一现象在电子装备上表现得更为突出。现在BIT技术已经开始向综合化和智能化发展,并开始与ATE融合,但ATE存在着费用高、种类多、操作复杂、人员培训困难和只能离线检查等方面的不足,所以BIT的地位越来越突出。

2)BIT技术的应用

航空装备研制过程中,BIT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80年代初期开始服役的F-18飞机,其80%的电子设备和系统都设计有BIT功能;F-15飞机的电子设备中的敌我识别器和应答机、平视显示器、中央计算机、惯性导航系统等也都有BIT能力。

BIT技术在航空电子设备和机电系统上的应用,提高了飞机的战备完好性和出勤率,降低了维护费用。例如,F-16飞机在设计之初,就对BIT技术与其机载设备的结合进行了全面考虑,从而使F-16一度成为美军完好率和出勤率最高的飞机,且需要的备件很少;F-22飞机作为最新一代战斗机,BIT技术的应用就更加广泛深入了。

3)智能BIT技术

智能BIT技术就是将专家系统、神经网络等智能理论和方法引入到BIT的故障诊断之中,以降低BIT虚警率、提高装备故障诊断能力。

随着航空装备复杂性的增加,用于改善装备维修性、测试性和自诊断能力的BIT技术,不断暴露出自身无法克服的诊断能力差、虚警率高、不能识别间歇故障等不足。所以,80年代以来,美、英等国相继开展智能BIT研究,利用计算机模拟人的思维过程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对基本BIT的输出结果进行分析、推理和判断,以提高BIT的故障诊断检测与隔离能力,减少BIT虚警,并能测试和隔离问歇故障。智能BIT技术已在美国空军F-15、F-16的改进型和新装备的F-22中得到应用。

2 维修体制变革

由于维修观念的更新以及新技术不断应用于航空维修领域,飞机维修体制经历了飞机使用单位直接维修的单级体制、直接维修与基地结合的两级维修体制,最后形成了基层级、中继级和基地级的三级维修体制。大体上可分为探索阶段、固定模式和最新发展3个阶段。

2.1 探索阶段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航空技术刚起步,飞机都是以机械部件为主,电子设备、机种方面的设备几近空白,对维修的要求较低,所以由使用单位进行单级维修就可完成。

随着飞机复杂程度的增加,单级模式不再适应航空装备发展要求。60年代初,美军飞机维修逐步演化为直接维修与基地维修结合的两级体制。再后来,由于美军海外基地增多、战线延长、飞机复杂性增加,导致维修工作量增大,需要增加中继级维修以提高维修工作的及时性并缓解对维修基地的压力。美军尝试采用三级和四级维修体制,经过使用中的总结,最终稳定在以基层级、中继级和基地级为代表的三级体制,并广泛应用于现役的如飞机中。

2.2 固定模式

三级维修体制的确定,对航空装备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国外大多军用飞机都采用这种维修体制。

基层级维修是直接使用飞机的单位对其编制内装备所进行的维修。主要承担飞机的日常维护、保养和一般保障勤务,检查和排除故障,调整和校正,机件的更换,小修,以及周期性工作。

中继级维修是在某一个地区范围内,为直接保障训练、战斗的需要对航空装备所进行的维修,相比基层级有较高的维修能力,承担基层级所不能完成的维修工作。主要包括:飞机及其设备、机件的中修、大修,部分零件的修配和制作,系统、设备的测试和校验,改装,以及较大的周期性工作。



关键词:测试技术发展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