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模拟技术>市场分析> 巨额补贴下 中国芯片业能否重振旗鼓?

巨额补贴下 中国芯片业能否重振旗鼓?

作者: 时间:2016-02-06 来源:雷锋网 收藏
编者按:目前我国芯片行业过度依赖于国外技术,发展本土半导体行业是一项势在必行的战略任务,如果想要实现这个战略目标,政府就必须花高价买入尽可能多的国外技术来为己所用,虽然前景并不乐观,但巨额财政补贴还是能够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台湾是一本非常好的教科书

本文引用地址://m.amcfsurvey.com/article/201602/286804.htm

  我国如果想要实现这个雄心勃勃的战略目标,摆脱对海外的技术依赖的话,或许可以从台湾昔日的境遇中得到一些指导性意见。


巨额补贴下 中国芯片业能否重振旗鼓?


  虽然早在上世纪80年代,台湾就已经涌现出诸如台积电等多家世界级的代工厂,以及诸如联发科等世界级的设计商。但这主要还是归功于台湾厂商们成功抓住了时代潮流:当时,全球芯片行业都在向设计与制造相分离的生产研发模式转变,而台湾厂商们很好的抓住了这一趋势。但是,成也萧何败萧何,台湾企业近年来在向存储芯片的拓展上却举步维艰。

  “尽管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这段时间,台湾政府投入了近500亿美元来扶持这些台湾的存储芯片商,但奈何赶上的是存储芯片‘大萧条时代’,导致他们在竞相追逐市场份额的过程中仍是一亏再亏。”

  ——美国市场研究公司Sanford C. Bernstein分析师Mark Li

  经济学人获得的数据显示,虽然在2001到2010年这十年间,全球存储芯片企业的利润额达到了80亿美元,但如果去掉三星和SK海力士的话,其他行业内的企业共计亏损了将近130亿美元。

  尽管500亿美元这一数字已经不算小了,但分析师Mark Li还是认为:台湾企业的研发投入过少,而且在营业额上过于求成,这也是导致其无法进入行业内第一梯队的原因。

  "近年来,全球半导体行业内的进一步成熟,加大了中国进入这一市场的难度。尤其是在近期行业内部大洗牌之后,存储芯片市场中的老牌企业已经确立了自己的主导地位。而芯片行业与软件行业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也开始变得更加复杂,这也使得我国企业更加难以插手。”

  ——浙江大学 Douglas Fuller

  中国芯片业必须要完成的三大转变

  如果中国企业想要在芯片行业中取得主导地位,就必须完成三点观念上的转变:

  从“成本文化”转向“创新文化”;

  从“国内视角”转向“全球视角”;

  从“闪电作战”转向“持久作战”。

  ASM Pacific Technology(在香港上市的芯片行业的设备供应商)的总裁 Lee Wai Keong对我国芯片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发表了如上看法。而在问及“紫光集团能否通过收购的方式来获得技术领衔优势”时,他笑着答道:“半导体行业的研发没有捷径可循。”

  他的这句话也得到了事实的佐证:台湾、韩国和美国政府对我国的诸多政策都明确禁止自家企业将最新技术传授给中国企业。

  尽管海思半导体算是个例外,但目前而言,绝大多数的我国本土芯片企业都在创新研发能力上大幅落后于全球领先厂商。据麦肯锡的咨询师Christopher Thomas估算,仅Intel一家的研发开支就已经达到整个中国芯片业的4倍之多。


巨额补贴下 中国芯片业能否重振旗鼓?


  除了需要加大投入研发外,我国的芯片企业还需要引进更多经验丰富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毕竟人才是不分国界的,硅谷里也聚集了很多优秀的华裔人才。但如果像紫光集团这样企业想要让这些人才加入其中,就必须学会如何在全球范围内从事创新研发(例如在世界各地设立研发中心等)。

  而这便引出了第二项观念上的转变。目前来看,我国的芯片商主要还是在迎合国内市场。但他们如果想在技术上领先,就必须为攻占全球市场做好准备。爱国情怀也是有限度的,即使是在国内的市场经济环境下,消费者也不会因为支持国货而去选择使用质量不佳的国产芯片,那些想着拓展海外市场的企业就更不用说了。

  而最后一条或许是最难以接受,却不得不完成的转变。

  麦肯锡的分析数据显示:全球半导体行业内,从存储芯片到处理器芯片,无论是设计、制造还是分装环节,所有的利润几乎都在被一两家顶尖企业所攫取中,而这也直接导致其他企业的亏损。

  显然,想要扭转这种局势,取得领先地位并不是短期内能够实现的。



关键词:芯片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