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 闭

新闻中心

EEPW首页>工控自动化>业界动态> 德美制造业力挽狂澜?机器人强攻“未来工厂”

德美制造业力挽狂澜?机器人强攻“未来工厂”

作者: 时间:2016-05-23 来源:搜狐网 收藏
编者按: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复苏乏力,欧美各国纷纷回归制造业。在这一股浪潮中,发展工业机器人已经成为美国重振制造业和德国实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途径之一。

  伦理难题

本文引用地址://m.amcfsurvey.com/article/201605/291481.htm

  受制于就业压力,美国的第一代工业大部分被摆放在实验室里。而实际上,所引发的伦理担忧也一直是发展所绕不开的难题。随着机器人的智能和性能的不断提升,这种“担忧”的范围必将扩大。



  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机器人也开始“抢”走某些行业中原本由人力承担的工作,并逐渐挤压人类在中低端产业的生存空间,从而导致数以万计的体力劳动者和服务行业人员失业。

  2013年8月,快餐业员工大罢工席卷美国。麦当劳、温蒂汉堡和汉堡王等快餐店员工要求将时薪从原来的7.25美元涨至每小时15美元(约合人民币91元)。然而,和以往不同,这次罢工并没有引起美国快餐业对劳工问题的进一步重视,他们反而提出警告,如果成本过高,将会考虑用机器人取代人力。这并非危言耸听,麦当劳目前已经在欧洲尝试去人力化,即顾客通过触屏自助点餐,再不需收银员服务。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让智能型机器人在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机器人伦理学”亦随之在国外兴起。

  2004年1月,第一届机器人伦理学国际研讨会在意大利圣雷莫召开,正式提出了“机器人伦理学”这个术语。机器人伦理学研究涉及许多领域,包括劳动服务、军事安全、教育科研、娱乐、医疗保健、环境、个人护理与感情慰藉等各个方面。其中,安全性问题、法律与伦理问题和社会问题成为“机器人伦理学”研究的三大问题。

  冷冰冰的机器人能否取代人类这种带有感情的高级动物,人类是否会成为多余?目前来看,答案暂时可以确定为“NO”。因为,人类依赖大脑来工作,是机器人发展的规划者、控制者和监督者。但是,如何平衡由机器人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伦理冲突,将成为人类需要面对的一道长期命题。

  近段时间人工智能技术越来越热门,从腾讯的小冰机器人到百度考霸都是人工智能发展的产物,在全球范围内,还有其他四家公司,google、IBM、facebook和微软对此也抱有浓厚兴趣,由些作为自动化领域的专业媒体推出了《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与应用专题》来帮助广大读者认识这个即将颠覆未来前沿技术。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关键词:机器人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