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嵌入式系统>设计应用> 对S3C2440读取NAND Flash的总结

对S3C2440读取NAND Flash的总结

作者: 时间:2016-11-09 来源:网络 收藏
在网上找了一些资料,又结合自己的经历谈一下我对NANDFlash 的了解。

S3C2440板的Nand Flash 支持由两部分组成:Nand Flash 控制器(集成在S3C2440 CPU)和Nand Flash 存储芯片(K9F1208U0B)两大部分组成。当要访问Nand Flash中的数据时,必须通过Nand Flash控制器发送命令才能完成。所以, Nand Flash相当于S3C2440的一个外设,而不位于它的内存地址区.

本文引用地址://m.amcfsurvey.com/article/201611/317616.htm

NAND Flash 的数据是以bit 的方式保存在memory cell,一般来说,一个cell 中只能存储一个bit。这些cell 以8 个或者16 个为单位,连成bit line,形成所谓的byte(x8)/word(x16),这就是NAND Device 的位宽。这些Line 会再组成Page.

Nand Flash 有多种结构,我使用的Nand Flash 是K9F1208,下面内容针对三星的K9F1208U0M,数据存储容量为64MB ,采用块页式存储管理。一共有4096个block(块),每个block有32个page(页),每个page有 528Byte。

1block=32page,1page=528byte=512byte(MainArea)+16byte(SpareArea)

Nandflash以页为单位读写数据,而以块为单位擦除数据。

按照这样的组织方式可以形成所谓的三类地址:

--BlockAddress--PageAddress--ColumnAddress

对于NANDFlash来讲,8个I/O引脚充当数据、地址、命令的复用端口。地址和命令只能在I/O[7:0]上传递,数据宽度是8位。

512byte需要9bit来表示,对于528byte系列的NAND,这512byte被分成1sthalf2ndhalf,最后16个字节(又称OOB)用于NandFlash命令执行完后设置状态用,各自的访问由地址指针命令来选择,A[7:0]就是所谓的columnaddress。

32个page需要5bit来表示,占用A[13:9],即该page在块内的相对地址。Block的地址是由A14以上的bit来表示,例如512Mb的NAND,共4096block,因此,需要12个bit来表示,即A[25:14],如果是1Gbit的528byte/page的NANDFlash,则blockaddress用A[26:14]表示。

NANDFlash的地址表示为:

BlockAddress|PageAddressinblock|halfpagepointer|ColumnAddress

地址传送顺序是ColumnAddress,PageAddress,BlockAddress。

由于地址只能在I/O[7:0]上传递,因此,必须传递多次。例如,对于512Mbitx8的NANDflash,地址范围是0-0x3FFFFFF,只要是这个范围内的数值表示的地址都是有效的。以NAND_ADDR为例:第1步是传递columnaddress,就是NAND_ADDR[7:0]给相应的寄存器,即可传递到I/O[7:0]上,而halfpagepointer即bit8是由操作指令决定的,即指令决定在哪个halfpage上进行读写。而真正的bit8的值是dontcare的。第2步就是将NAND_ADDR[16:9]传到I/O[7:0]上。第3步将NAND_ADDR[24:17]放到I/O上。第4步需要将NAND_ADDR[25]放到I/O因此,整个地址传递过程需要4步才能完成,即4-stepaddressing。如果NANDFlash的容量是256Mbit以下,那么,blockadress最高位只到bit24,因此寻址只需要3步。下面,就x16(16位)的NANDflash器件稍微进行一下说明。由于一个page的mainarea的容量为256word,仍相当于512byte。但是,这个时候没有所谓的1sthalfpage和2ndhalfpage之分了,所以,bit8就变得没有意义了,也就是这个时候bit8完全不用管,地址传递仍然和x8器件相同。除了,这一点之外,x16的NAND使用方法和x8的使用方法完全相同。

正如硬盘的盘片被分为磁道,每个磁道又分为若干扇区,一块nandflash也分为若干block,每个block分为如干page。一般而言,block、page之间的关系随着芯片的不同而不同,典型的分配是这样的:
1block=32page
1page=512bytes(datafield)+16bytes(oob)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flash的读写都是以一个page开始的,但是在读写之前必须进行flash的擦写,而擦写则是以一个block为单位的。同时必须提醒的是,512bytes理论上被分为1sthalf和2sdhalf,每个half各占256个字节。

我们讨论的K9F1208U0B总共有4096个Blocks,故我们可以知道这块flash的容量为4096*(32*528)=69206016Bytes=66MB。但事实上每个Page上的最后16Bytes是用于存贮检验码和其他信息用的,并不能存放实际的数据,所以实际上我们可以操作的芯片容量为4096*(32*512)=67108864Bytes=64MB。

由上图所示,1个Page总共由528Bytes组成,这528个字节按顺序由上而下以列为单位进行排列(1列代表一个Byte。第0行为第0Byte,第1行为第1Byte,以此类推,每个行又由8个位组成,每个位表示1个Byte里面的1bit)。这528Bytes按功能分为两大部分,分别是DataField和SpareField,其中SpareField占528Bytes里的16Bytes,这16Bytes是用于在读写操作的时候存放校验码用的,一般不用做普通数据的存储区,除去这16Bytes,剩下的512Bytes便是我们用于存放数据用的DataField,所以一个Page上虽然有528个Bytes,但我们只按512Bytes进行容量的计算。

读命令有两个,分别是Read1,Read2其中Read1用于读取DataField的数据,而Read2则是用于读取SpareField的数据。对于NandFlash来说,读操作的最小操作单位为Page,也就是说当我们给定了读取的起始位置后,读操作将从该位置开始,连续读取到本Page的最后一个Byte为止(可以包括SpareField)

NandFlash的寻址
NandFlash的地址寄存器把一个完整的NandFlash地址分解成ColumnAddress与PageAddress.进行寻址。

ColumnAddress:列地址。ColumnAddress其实就是指定Page上的某个Byte,指定这个Byte其实也就是指定此页的读写起始地址。

PaageAddress:页地址。由于页地址总是以512Bytes对齐的,所以它的低9位总是0。确定读写操作是在Flash上的哪个页进行的。

Read1命令

当我们得到一个NandFlash地址addr时我们可以这样分解出ColumnAddress和PageAddress
column_addr=src_addrQ2;//columnaddress
page_address=(src_addr>>9);//pageaddress

也可以这么认为,一个NandFlash地址的src_addr[7,0]是它的column_addr,addr[25,9]是它的PageAddress。(注意地址位src_addr[8]并没有出现,也就是addr[8]被忽略,在下面你将了解到这是什么原因)

Read1命令的操作发送完读命令00h或01h(00h与01h的区别请见下文描述)之后将分4个Cycle发送参数,1st.Cycle是发送ColumnAddress。2nd.Cycle,3rd.Cycle和4th.Cycle则是指定PageAddress(每次向地址寄存器发送的数据只能是8位,所以17位的PageAddress必须分成3次进行发送。

Read1的命令里面出现了两个命令选项,分别是00h和01h。这里出现了两个读命是否令你意识到什么呢?是的,00h是用于读写1sthalf的命令,而01h是用于读取2ndhalf的命令。现在我可以结合上图给你说明为什么K9F1208U0B的DataField被分为2个half了。

如上文我所提及的,Read1的1st.Cycle是发送ColumnAddress,假设我现在指定的ColumnAddress是0,那么读操作将从此页的第0号Byte开始一直读取到此页的最后一个Byte(包括SpareField),如果我指定的ColumnAddress是127,情况也与前面一样,但不知道你发现没有,用于传递ColumnAddress的数据线有8条(I/O0-I/O7,对应addr[7,0],这也是addr[8]为什么不出现在我们传递的地址位中),也就是说我们能够指定的ColumnAddress范围为0-255,但不要忘了,1个Page的DataField是由512个Byte组成的,假设现在我要指定读命令从第256个字节处开始读取此页,那将会发生什么情景?我必须把ColumnAddress设置为256,但ColumnAddress最大只能是255,这就造成数据溢出。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们才把DataField分为两个半区,当要读取的起始地址(ColumnAddress)在0-255内时我们用00h命令,当读取的起始地址是在256-511时,则使用01h命令.假设现在我要指定从第256个byte开始读取此页,那么我将这样发送命令串。
column_addr=256;
NF_CMD=0x01;从2ndhalf开始读取
NF_ADDR=column_addr&0xff;1stCycle
NF_ADDR=page_address&0xff;2nd.Cycle
NF_ADDR=(page_address>>8)&0xff;3rd.Cycle
NF_ADDR=(page_address>>16)&0xff;4th.Cycle

NF_CMD=0x30;

事实上,当NF_CMD=0x01时,NANDFlash地址寄存器中的第8位(A8)将被设置为1(如上文分析,A8位不在我们传递的地址中,这个位其实就是硬件电路根据01h或是00h这两个命令来置高位或是置低位),这样我们传递column_addr的值256随然由于数据溢出变为1,但A8位已经由于NF_CMD=0x01的关系被置为1了。这8个位所表示的正好是256,这样读操作将从此页的第256号byte(2ndhalf的第0号byte)开始读取数据。

在对NANDFlash进行任何操作之前,NANDFlash必须被初始化。向NandFlash的命令寄存器和地址寄存器发送完以上命令和参数之后,我们就可以从rNFDATA寄存器(NandFlash数据寄存器)读取数据了.
我用下面的代码进行数据的读取.
for(i=column_addr;i<512;i++)
{
*buf++=NF_RDDATA();
}

每当读取完一个Page之后,数据指针会落在下一个Page的0号Column(0号Byte).

存储操作特点:
1.擦除操作的最小单位是块。
2.NandFlash芯片每一位(bit)只能从1变为0,而不能从0变为1,所以在对其进行写入操作之前要一定将相应块擦除(擦除即是将相应块得位全部变为1).
3.OOB部分的第六字节(即517字节)标志是否是坏块,如果不是坏块该值为FF,否则为坏块。
4.除OOB第六字节外,通常至少把OOB的前3个字节存放NandFlash硬件ECC码(关于硬件ECC码请参看Nandflash控制器一节).

重要芯片引脚功能
I/O0-I/O7:复用引脚。可以通过它向nandflash芯片输入数据、地址、nandflash命令以及输出数据和操作状态信息。
CLE(CommandLatchEnable):命令锁存允许
ALE(AddressLactchEnable):地址锁存允许
-CE:芯片选择
-RE:读允许
-WE:写允许
-WP:在写或擦除期间,提供写保护
R/-B:读/忙输出


NandFlash控制器中的硬件ECC介绍

ECC产生方法

ECC是用于对存储器之间传送数据正确进行校验的一种算法,分硬件ECC和软件ECC算法两种,在S3C2440的NandFlash控制器中实现了由硬件电路(ECC生成器)实现的硬件ECC

ECC生成器工作过程
当写入数据到Nandflash存储空间时,ECC生成器会在写入数据完毕后自动生成ECC码,将其放入到ECC0-ECC2。当读出数据时NandFlash同样会在读数据完毕后,自动生成ECC码将其放到ECC0-ECC2当中。

ECC的运用

当写入数据时,可以在每页写完数据后将产生的ECC码放入到OOB指定的位置(Byte6)去,这样就完成了ECC码的存储。这样当读出该页数据时,将所需数据以及整个OOB读出,然后将指定位置的ECC码与读出数据后在ECC0-ECC1的实际产生的ECC码进行对比,如果相等则读出正确,若不相等则读取错误需要进行重读。

  操作命令字介绍

操作NAND FLASH时,先传输命令,接着输出地址,最后读/写数据,期间还要检查FLASH的状态。具体的命令字见下表。


  1、Read命令字为00h,30h。

  如上图,当发出00h命令后,接着4个字节的地址序列,然后再发出30h命令,接着,就可以读出数据了,当发送完30h后,可以检测R/B引脚看是否准备好了,如果准备好,就可以读出数据。

  2、Reset

  命令字:FFh

  当向芯片发送FFh命令时,可以复位芯片,如果芯片正在处于读、写、擦除状态,复位命令会终止这些命令。

3、Page Program

  命令字:80h,10h.

  NAND FLASH的写操作一般是以页为单位进行的,因此才会叫Page Program,但是也支持一个字以上的(包括一个字)连续写操作。开始发出80h命令,接着发送5个字节的地址序列,然后向FLASH发送数据,最大为一页大小,最后发送10h命令启动烧写,此时FLASH内部会自动完成写、校验操作。发送10h后,可以通过读状态命令70h(见下文)获知写操作是否完成,是否成功。

4、Copy-Back Program

  命令字:00h、8Ah、10h.

  此命令用于将一页复制到同一层的另外一页,它省去了读出数据、将数据重新载入FLASH的过程,使得效率大大提高。

  关于层:NAND FLASH有层的概念,K9F2G08分为两层,每层包括了1024个块,如下图,因此上面的命令表中才会有two-plane的命令,这些命令可以使得在两个层间完成操作,这样程序员就很方便的使用一个命令完成更多的操作,其命令格式和单层操作的类似,详见手册。但K9F2G08R0A不支持两层命令。




  上图清晰的告诉我们,开始发送00h和源地址,当发送35h之后,芯片将一页大小的数据读入到内部寄存器,接着,我们发送85h和目的地址序列,最后发送10h启动。最后,我们可以使用70h/7Bh检测是否完成,是否成功。

  5、Block Erase

  命令字:60h、D0h

  擦除操作是以块为单位的,也就是128K。开始发出60h,然后发出3个地址序列仅行地址,最好发出D0h。具体操作,如下图。


  6、Read Status

命令字:70h

读状态命令可以读出芯片的状态寄存器,查看是否读、写操作是否完成、是否成功。具体的状态见下图。


  S3C2440的NAND FLASH控制器介绍

  看了上面的命令时序图,大家肯定认为对NAND FLASH的操作比较复杂,因此S3C2440为了简化操作,为我们提供了几个寄存器,比如NFCMD寄存器,就是NAND FLASH命令寄存器,如果我们需要读命令,直接向此寄存器写00h、30h即可。

  基本操作步骤:

  1.设置NFCONF和NFCONT寄存器,配置NAND FLASH;

  2.向NFCMD寄存器写入命令;

  3.向NFADDR寄存器写入地址;

  4.读/写数据,通过NFSTAT检测NAND FLASH的状态,读R/nB信号以确定是否完成操作,是否成功。

  主要寄存器:

  (NFCONF)

  配置寄存器,设置NAND FLASH的时序参考TACLS、TWRPH0、TWRPH1,这三个参数见下面时序图;设置位宽度;还包括一些只读位,用来批示是否支持其它大小的页。

  TACLS:表示CLT/ALE的建立时间(setup time)。

  TWRPH0:表示CLE/ALE的持续时间。

  TWRPH1:表示CLE/ALE的维持时间(hold time)。




NFCONT

  用来使能/禁止NAND FLASH控制器、使能/禁止控制引脚信号nFCE、初始化ECC。

  NFCMD

  命令寄存器,用来向其写入命令。

  NFADDR

  地址寄存器,用来向其写入地址。

  NFDATA

  数据寄存器,用来读、写数据使用,只用到8位。

  NFSTAT

  状态寄存器,只用到一位,0:busy;1:ready。

   NFECC

  校验寄存器,ECC 校验寄存器

  NAND FLASH的操作(以读为例)

  1、设置NFCONF和NFCONT

  NFCONF主要是设置TACLS、TWRPH0、TWRPH1三个时间参数。根据手册的参数表,见下图:


  三个参数只有最小值 MIN,没有最大值,因此,只要参数大于表格中的数即可,这里涉及时钟的一些概念,这里直接将参数告诉大家:

  TACLS=1;TWRPH0=4;TWRPH1=0。

  NFCONT设置为:NFCONT=(1<<4)|(1<<1)|(1<<0) 表示使能NAND FLASH控制器、禁止控制引脚信号nFCE、初始化ECC。



关键词:S3C2440NANDFLAS

评论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