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模拟技术>业界动态> 全球半导体迈入中年危机 对中国来说却是转机

全球半导体迈入中年危机 对中国来说却是转机

作者: 时间:2016-12-14 来源:半导体行业观察 收藏
编者按:中国半导体的根基薄弱,但是中国又是一个庞大的半导体消费市场,庞大的贸易逆差,加上国外供应商和政府的时不时限制,终于令国内业界自上而下加快建设半导体。在国家和多地基金的推动下,外收内发展,中国半导体也终于初具规模。也给中国半导体的未来种下了一个希望。

  从大型机-个人电脑-移动计算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个脉络:在性能较弱时,只有大型的计算机才能有意义的事情,但是随着芯片性能越来越强,小型化的计算机也能帮助人们做很多事(办公,游戏,影音娱乐等等),于是出现了个人电脑这个市场。

本文引用地址://m.amcfsurvey.com/article/201612/341628.htm

  进一步,处理器的性能根据摩尔定律越变越强,终于人们发现即使在手机上也能做之前只能在电脑上处理的事(上网,看电影,玩游戏等等),于是出现了移动计算市场。每一次量变引起的质变都会发掘出一个巨大的市场,从而只要的性能还随着摩尔定律前进,对于资本来说这就是一个拥有巨大潜力的市场,资本会选择投资一些拥有远大愿景的公司,指望他们投资的公司能在十年或者二十年后改变世界从而获取成百上千倍的投资回报。

  处理器时钟频率的增长在近年已趋于饱和,摩尔定律无法支撑业界的美好预期

  然而,随着摩尔定律发展遇到瓶颈,性能指数上升->使新应用变成可能->开拓新市场的逻辑链条也被打破。集成电路性能(以处理器为代表)的演进在近几年变缓,相应地,行业的年复合增长率也在下降,然而,行业的制造成本却在飞速上升。

  上一个新应用(移动设备)的市场潜力已经被挖掘至接近极限,但是下一代的应用却还没有真正出现。对于资本而言,这意味着投资半导体行业的风险在快速上升,获利的空间却在慢慢缩小。

  风投在半导体业的投入逐年减少,半导体初创企业已经不复本世纪初的风光

  自然地,半导体行业投资的黄金时代也已经过去,有梦想有故事的半导体初创公司很难再拿到大笔资金。

  一方面,纯商业背景的资本对于半导体行业的热情在快速下降,另一方面,即使对半导体行业有兴趣的资本也倾向于收购大公司而非扶植初创公司。在这样的情势下,我们看到的半导体行业格局正是豪强兼并,资本频频动作却不能给从业者带来新的机会,整个行业在向着传统工业的方向变化。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软银在今年年中以320亿美金收购ARM。ARM虽然在移动处理器市场占垄断地位,但是其业务收入并不能支撑其股价。ARM未来在汽车和服务器业务有着巨大的想象空间,然而投资者对于这些目前尚未产生收入的业务并不买账。于是,ARM还是被软银以海量现金收购。这个例子完美地诠释了半导体业界讲故事已经无法让投资者买账,而大资本也青睐大公司更甚于小公司。

  从全球态势上看,随着摩尔定律式指数发展接近尾声,似乎半导体业界正在走向传统大工业的范式:进入门槛高,资本投入大,市场上小公司难以找到生存空间。近几年的公司大规模兼并重组正是半导体业界走向成熟的标志性事件。半导体似乎已经失去了之前的活力,但这是真的吗?

  危机也是转机

  对于欧美日韩这些半导体大厂来说,现在的半导体市场对他们来说,是明显的强弩之末,庞大的投入,微薄的利润,会让他们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或强强联合,或优势互补,扶持共同度过这个“寒冬”。

  但这对全球久负盛名的半导体厂商来说是一个危机,对于中国这些半导体基础薄弱的厂商来说,是一个转机。

  但我们也要清楚明白一点,国内半导体和国际先进企业的差距,无论是设计、制造、封测、设备或者材料,中国与国外的差距是非常明显的。我们国际在未来要集中在中低级产品和技术的推动,逐步从这个领域入手,替代国外产品。

  另外,用市场换技术,用中国的庞大市场,向国际半导体厂商换取技术,虽然不能拿到最先进的技术或者核心技术,但对于国内半导体来说,这些技术也是欠缺的,吸收过来对提高国内半导体产业的整体水平有百利而无一害。

  在这方面,我觉得中国高铁的发展是榜样,未来的半导体产业发展能像高铁发展那样获得相应的收益,那就算比较成功了。

  展望未来一步步发展积累,中国半导体终有一日会腾飞。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关键词:半导体集成电路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