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市场分析> 一块OLED屏幕引发的赌局与暗战

一块OLED屏幕引发的赌局与暗战

作者: 时间:2017-04-14 来源:36氪 收藏
编者按:苹果7000万订单、Google 8.8亿投资。OLED屏,这个大众并不一定熟悉的名词,2017年频频被推到聚光灯前,或许不久之后,它将在洗牌屏幕面板产业链的同时,还将带来一场下游的应用之战。

  三、中日韩产业大战

本文引用地址://m.amcfsurvey.com/article/201704/346602.htm

  AM屏幕争夺战,三星一枝独秀。但下游需求预期乐观,也带动了整个产业链的繁荣。

  与很多行业不同,屏幕面板行业产业链长、前期投入高、周期长、风险大,也往往呈现出地域集群性。20世纪80年代初,东亚就成为了产业推动的重要力量,日本、韩国、台湾先后成为屏幕面板强势地区。

  而现在,中日韩产业暗战也已如火如荼展开。紧随韩企路线,投入巨资的中国大陆玩家,被认为是产业红利的最大受益者。

  在OLED屏幕面板技术路线上,先行者日本、韩国早已分道扬镳。中信证券研究发展部分析,当时日本主张研发柔性LCD技术,同时布局OLED产业,希望实现柔性LCD和OLED双重布局;而韩国则坚持柔性OLED技术路线。

  虽然LCD理论上可以实现柔性,但工艺繁琐复杂,并不比OLED简单。即使量产,同自发光的OLED相比,LED背光还会导致LCD显示视角偏小,对比度较差等等问题。

  左右日韩战局的,除了技术,还有资本。回顾LCD历史,LG在1995年破局前,持续8年亏损,每年亏损约5000万美元;三星在1997年盈利前曾连续亏损7年,每年约1亿美元。到了OLED时代,成本还在不断飙升。有业内人士预计,为了建OLED产业,投资总额很可能达到400多亿,天马在武汉的产线花费也可能在120亿左右。为了守住优势地位,三星计划投入90亿美元扩大产能。而为了扶植三星之外的玩家,Google也向LG注资8.8亿美元。

  对比之下,资金匮乏的日本,无力在OLED产线大量投入,这场OLED面板的战役,几乎已没有任何优势。紧随韩企技术方向,有巨资投入的中国大陆,则被外界认为是强有力的替代者。

  大陆主要屏幕厂商纷纷跟进,摩拳擦掌。主要的屏幕厂商基本都已经规划、筹备5.5代线、6代线。、国显光电、天马、和辉光电、惠州信利等厂商均已布局。

  面对韩企竞争,中国厂商们押注6代线,试图弯道超车。行业预计,三星将会在2018年投产6代线,主要的厂商也纷纷推出6代线产线。业内分析预测,如果在6代线上生产4.7寸面板,成本可降低60%左右。除、天马、华星、国显光电外,台湾友达也很可能将6代线选址在苏州。

  不过,阶段性的问题显而易见。但即使从技术上解决了柔性AMOLED屏幕的问题,实现高良品率量产并不容易。行业数据显示,目前三星的良率已经在90%以上,但国内良品率普遍只有60%左右。这也使得目前国产厂商的竞争力并不强。以三星为例,2016年,屏幕价格降至与液晶屏相当,国内厂商目前还很难做到。

  面板行业的乐观预期,也盘活了上游产业链。2016年开始,主流券商聚焦产业链的更上游,相继推出OLED行业研报,举办电话沟通会议。2016年,华泰证券推荐的强力新材、万润股份、中颖电子、东山精密、 兴业证券推荐了万润股份(旗下子公司三月光电),华创证券推荐的西安瑞联,都是上游产业链中的标的。

  拆分AMOLED成本结构,有机材料成本占比最高可以达到10%,芯片、FPC、玻璃基板、有机胶紧随其后。有机材料颇受资本青睐。被券商推荐的西安瑞联、万润股份(旗下子公司三月光电),主营业务都是OLED材料中间体。

  但这场中日韩产业大战中,不被看好的日本依然掌握有上游重要利器。

  卢峰分析,AMOLED上游设备包括TFT(阵列)设备、封装、模组设备。因为OLED产线是定制的、非标准化的,封装等设备定制化程度高,虽然国内高端设备正在追赶,主要玩家仍是日韩厂商,其中则以日本厂商技术最为先进。

  制约OLED屏幕量产良品率的最大问题就是蒸镀技术——将OLED材料需要蒸镀到面板上,且不能有超过3个点不亮。目前,全球蒸镀设备几乎全部来自于日本Tokki公司,后者2018年销售额可达1000亿日元。

  四、战场之外的战事

  这场悄然进行的产业链暗战,还牵动着不少场外的观战者,他们深受战局影响,或投入重金赢取空间,或投入技术与智慧寻求时间。

  VR是这场OLED产业红利的幕后推手之一,现在整个行业却焦急等待着这场战役的结局。他们中,有人和手机厂商一样,觊觎着大尺寸AMOLED屏,这是做VR头显的必选项;他们中,有人和面板厂商一样,期待厂商订购、拿到更多AMOLED屏,这决定着未来他们的内容是否能有更有的体验;他们中,有人和上游产业链一样,期待着苹果订单拉动整个行业的繁荣……

  这些观战者中,也有些不甘心只做一个看客,比如科技巨头Google。就在本周,韩媒称,Google打算向韩国LG Display公司投资至少1万亿韩元(约合8.8亿美元),用于提OLED屏幕的产能,以提供稳定的柔性OLED屏供应。

  对Google来说,8.8亿美元要买的或许不仅仅是自家手机屏幕,还有时间与未来移动VR的大愿景。2016年推出Google Daydream,已是晚于三星Gear VR两年。本被寄予厚望,但却因大尺寸AMOLED屏幕缺货推进缓慢,最后甚至不得不将OLED屏幕的硬性要求从Daydream标准中去掉,最后的体验效果却并不尽如人意。

  而如果未来Google想要切入VR一体机领域,AMOLED屏幕或许会成为三星牵制Google强有力的武器。恐怕只有扶植起一家足以抗衡三星的公司,Google这样体量的大厂才能稍稍安心。

  相比于能够依靠丰厚资本掌控自己命运的,还有不少厂商焦急关注着整个产业的走势。当大尺寸屏幕成为整个供应链上的重要一环,当手机可能向着更大屏幕或者全屏幕发展,屏幕面板厂商或许还会纵向延伸,整合手机周边其它光学器件,甚至涉足ODM业务。

  光学指纹公司Oxi创始人、原天马CTO顾铁预测,“将来显示、触控、生物识别(指纹、掌纹及静脉)以及光学扫描将四合一,全集成在一个显示屏上,也就是说这些功能将来会全部被一张屏所取代,显示屏厂才是未来高科技的主宰者”。

  而这些,或都将在无形中洗牌产业链……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关键词:OLED京东方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