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消费电子>新品快递> 智能穿戴设备关键技术和发展趋势

智能穿戴设备关键技术和发展趋势

作者: 时间:2018-06-21 来源:网络 收藏

  3.5 无线通信技术

本文引用地址://m.amcfsurvey.com/article/201806/381958.htm

  对于设备的应用而言,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更适合用户之间、设备与其他便携式电子设备之间的数据通信和信息共享。目前智能穿戴设备与终端的通信大部分是基于W L A N 、蓝牙、NFC等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应用数据的同步采用私有协议。用户可以通过NFC技术将可穿戴设备与智能手机相连,不需要其他复杂的设置;用户可以通过蓝牙和WLAN技术从可穿戴设备中获取数据,并将数据发送到智能手机或云端,同时又不会消耗太多电量;用户还可以借助WLAN直连技术直接将2个Wi-Fi设备连接在一起,无需设置接入点。此外,智能穿戴设备也可以通过3G、LTE等移动通信技术进行数据传输或分享。

  3.6 数据计算处理技术

  人机交互输出界面或回馈包括文字显示、数据分析、语音反馈、动态或虚拟影像等,所有这些输出界面的呈现都必须透过内容运算系统分析,如扩增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VR)、AR结合VR的混合现实(MixedReality)、立体投影等各种现实内容计算和环境感知分析以及各种测量分析计算如血压、血氧、心率、脉搏、体温等。此外,云计算、大数据等相关数据处理技术,可以将智能穿戴设备采集的数据及时、准确地发送到后台,通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有效的统计分析,可以为用户提供合理的建议。

  3.7 提高续航时间技术

  在智能穿戴技术里,如何提高设备的续航时间是关注的重点,也是要解决的重要问题。目前主要的解决方法有3种:一是从操作系统、、屏幕以及终互联等方面来减少功耗,在性能与功耗之间找到平衡点;二是增加电池容量,如弯曲电池技术可在缩小电池体积的同时增加电池容量;三是通过无线充电、极速充电、太阳能和生物充电等技术缓解该问题,但这些充电技术大多处于研究阶段,尚未大规模商用。

  3.8 数据交互技术

  智能穿戴设备的价值不仅是简单的硬件功能,还包括依托于硬件的软件和数据服务。但是目前很多厂商的应用和云服务封闭,存在数据孤岛,不能与其他设备共享数据,缺乏开放产业生态环境。因此需要开放并统一智能穿戴设备、手机、云服务之间的接口,推动信息的流动和共享,消除数据孤岛,为用户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智能穿戴设备与云平台的交互方式,按照通信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2种:一类是智能穿戴设备具备通信能力,能够直接与云平台交互;另一类是可穿戴设备不具备通信能力,需要通过手机与云平台交互。

  4 智能穿戴设备发展展望

  4.1 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

  随着智能穿戴设备在2014年的爆发,2015年随着苹果的Apple Watch正式推出,华为的Huawei Watch、HTC的Grip健身手环和虚拟现实头戴设备Vive等新产品的发布,智能穿戴产品将会变得更加时尚、智能,种类将更加丰富。据IHS预计,全球可穿戴设备市场在2018年将达300亿美元。IDC预计2018年全球出货量将达到1.119亿部,年复合增长率达到78.4%。

  4.2 产业链各方进一步加强合作

  可穿戴设备市场产业链主要包括硬件、行业应用、社交平台、运营服务、大数据、云计算等环节。目前可穿戴设备产业还不够成熟,不同厂家的产品彼此独立封闭缺少合作,数据缺乏有效共享。同时每个可穿戴设备都开发自己的应用以及数据业务平台。这种端到端的研发模式投入大而且风险高,同时人力资源分散,难以专注于自己的核心优势。未来智能穿戴设备产业链上各方将会加强合作,共同促进该行业的发展。

  4.3 智能穿戴设备与相关技术进一步融合并标准化

  通过标准化可以促进产业分工以及加强不同领域企业间的互通合作,从而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研发效率和质量,使得产业链中各方加强创新,打造出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可穿戴设备与手机的数据管理和应用接口标准化,便于实现多种可穿戴设备整合,降低第三方开发应用的复杂度,多数据融合和共享标准化,便于用户统一管理和拓展生态链。

  随着智能穿戴设备市场的扩大,智能穿戴设备与生命健康、移动互联网技术将进一步融合,可穿戴设备低功耗设计和研发水平将进一步得到提高,智能人机交互技术及产品应用将会得到发展。在低功耗与高效能的微处理器、智能人机交互、柔性可拉伸器件、微型化供能、短距离无线通信等关键技术得到进一步突破之后,智能穿戴设备的市场将进一步扩大。

  4.4 智能穿戴设备安全性进一步加强

  大部分智能穿戴设备采用开放式操作系统,且与外部通信采用无线连接方式。而且现阶段产品开发更多注重的是功能的实现,对于设备本身安全性关注并不高,导致存在诸多安全风险。智能穿戴设备面临的主要信息安全风险来自于2个方面:内部漏洞和外部攻击。

  部分具备虚拟现实功能的智能穿戴设备使用户在使用时会分散注意力,影响用户人身安全。GoogleGlass使用户眼睛长时间聚焦,这可能会对原来人的生理结构产生一定影响。所有电子设备都会产生辐射,而智能穿戴设备长期与人体贴身接触,特别是眼镜、头盔等头戴式设备,所以对智能穿戴设备的辐射进控制、要求和规范显得尤为重要。部分与皮肤长期接触的可穿戴设备造成使用者皮肤产生不适或过敏反应,需要防止可穿戴设备对身体造成的伤害。随着智能穿戴设备的普及,智能穿戴设备的安全性将会受到更多关注,其安全性将会得到逐步提高。

  4.5 相关应用越来越丰富

  目前,面向智能穿戴设备开发的应用较少。在应用程序的数量上,如Pebble智能手表有1 000多种应用,而索尼智能手表有200多种应用,Gear则只有70多种。与智能手机产品用户需求不同,各类智能穿戴产品面向不同的细分市场,所以智能穿戴应用的生态系统碎片化严重,这也是可穿戴应用较少的原因之一。开发人员为这些环境开发应用变得非常困难,时间和精力成本大大提升,而应用正是智能穿戴设备发展的关键。

  另外, 一些杀手级应用对于可穿戴设备的普及必不可少。而目前很多可穿戴应用仍然像是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应用的扩展,可穿戴应用需要打破这种模式,针对智能手机做不到的事情开发应用。未来占据智能穿戴设备重要市场份额的腕带类设备在健康和健身类别将产生杀手级应用,一款原生于智能穿戴设备的广泛应用,将有助于推动智能穿戴设备的普及和应用开发。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关键词:智能穿戴芯片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