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智能计算>业界动态> 谷歌欲“重返中国”! 百度AI能招架得住吗?

谷歌欲“重返中国”! 百度AI能招架得住吗?

作者: 时间:2018-08-20 来源:华强电子网 收藏


本文引用地址://m.amcfsurvey.com/article/201808/390758.htm
image.png


  此外,在近年来大热的芯片领域,也没落下。今年7月4日,在第二届开发者大会上,对外公布了旗下首款云端全功能芯片“昆仑”,其中包含训练芯片昆仑818-300,推理芯片昆仑818-100。据百度宣称,芯片可高效地同时满足训练和推断的需求,除了常用深度学习算法等云端需求,还能适配诸如自然语言处理,大规模语音识别,自动驾驶,大规模推荐等具体终端场景的计算需求,算力能够达到100+瓦特功耗下提供260Tops的计算性能,且在同等性能下成本降低10倍,充分满足应用领域的需求。

  多条硬件产线直接竞争 百度AI或难以招架

  但事实上,无论是自动驾驶、语音交互平台抑或是AI芯片技术领域,想要真正与谷歌“一较高下”,百度未免还“嫩”了点。首先,自动驾驶领域,谷歌是当之无愧的“武林至尊”,旗下Waymo已深耕自动驾驶领域长达八九年之久,最核心的激光雷达也已能实现自研自产。时至今日,Waymo车队的总测试里程已超过1287万公里,车辆的自动驾驶水平也已突破真正意义上的L4级,目前旗下数千辆Chrysler Pacifica无人车以及成千上万数量未知的自动小型货车已经在美国各地实现了规模化运营,未来还将陆续将Pacifica车队扩展至6.2万台左右,这与百度仅停留在几百台下线且小规模车队的测试水平可谓天壤之别。


image.png


  其次,谷歌在语音助手这条路上,其实也已经走了很久。最早的Google Now作为谷歌语音助手的最初形式出现在人们面前,Google Now 2012年最早出现在安卓4.1和Nexus手机上,随后又推出了面向移动设备信息快速检索服务的“Now On Tap”以及“Now cards”。2016年之后,Google Assistant就开始逐步取代Google Now,相应的功能也被替换,“Now cards”被“Feed”取代,“Now on Tap”被“Screen Search”所取代,目前也已更新了好几代。同年,Google Home也问世,与Google Assistant一起依托谷歌系产品的庞大的用户量级开始快速发展,并实现在Pixel系列手机、Google Home(目前已占据全球第二智能音箱市场份额)等诸多谷歌系智能硬件及软件领域的大规模应用,而百度的Dure OS目前才刚刚起步,用户量以及硬件普及数量都还未形成规模,自然更不用谈用户体验与谷歌相差多少了。

  最后,也就是备受关注的AI“芯”了。作为业界最早的一款专用AI芯片,谷歌TPU自发布之初就被业界描述为“秒杀英伟达GPU的绝对杀手锏”。如今,其实际算力能够达到100 PFLOPS。而在实用性方面,最富盛名的要数AlphaGo在国际围棋项目上上演的“人机大战”,TPU正是AlphaGo背后的功臣,短短几个月时间内就将AlphaGo训练成以绝对的优势击败国际围棋冠军的顶级高手,其训练及推理能力可想而知。如今,谷歌TPU已更新至第三代TPU3.0,算力上pod总处理能力是第二代的8倍,单芯片的处理能力则为TPU2的2倍,仅仅一年的时间实现如此高水平的迭代实属业内罕见。而今,谷歌也正式向第三方开放了TPU云服务,在AI专用芯片技术迭代及生态构建等方面已越走越远。

  由此可见,对于AI领域“初出茅庐”的百度来说,AI整体的竞争实力与谷歌还相去甚远,若谷歌重返中国,编者认为以目前的百度很有可能是招架不住的。当然,相比谷歌而言,百度AI也拥有自身的优势,比如更懂中国国情,在对中文语音及语义理解、国内交通及本土自动驾驶演进路线等方面拥有更深的理解,除此百度也拥有更多本土的用户数据资源,这些都可以当做是其与巨头谷歌竞争的关键筹码。眼下,百度该如何将AI技术快速推进和落地到更多的应用场景中,让自身AI能力在业界更具说服力才是突破自身发展局限的关键所在。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关键词:百度AI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