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模拟技术>设计应用> 铁电存储器工作原理和器件结构

铁电存储器工作原理和器件结构

作者: 时间:2012-04-03 来源:网络 收藏
1T2C)、1晶体管-1电容(1T1C),如图3所示。2T2C结构由于每一位都有两个相反的电容互为参考,因此可靠性比较好,但是所占面积太大,不适合高密度的应用。晶体管/单电容器结构可以像DRAM一样,使用单电容器为阵列的每一列提供参考。与现有的2T/2C结构相比,它有效地把内存单元所需要的面积减少一半。这种设计极大地提高了的效率,降低了产品的生产成本。1T1C结构的集成密度较高(8F2),但是可靠性较差,1T2C结构是这两种结构的折衷。

目前,为了获得高密度的存储器,大多采用1T1C的结构。

此外,还有一种链式结构也被采用,这种结构类似于NAND的结构,通过这种方法,可以获得比1T1C更高的存储密度,但是这种方法也会使得存取时间大大增加。Chain FeRAM (CFeRAM)结构如图5所示。

5存储器读写过程

根据内存单元的极性状态,电荷电量小则为“0”,电荷电量大则为“1”。这个电荷转化为一个读出电压,小于参考电压则为“0”,大于参考电压则为“1”。由此读出所存储的信息,见图6。

进行读操作时,升高字线电压使MOS管导通,再使驱动线电压升高为VCC,从而存储电容的不同电荷将部分分配到位线寄生电容中去,于是BL上呈现出不同的电压,从而鉴别出数据。进行写操作时,升高字线使MOS管导通,驱动线加一脉冲,从而将位线上不同数据存入铁电电容的两个不同稳态。

通过加一个正电压或者一个负电压,这两种电压能够使电容变成两个不同的极性,通过这种方式把信息写入内存中。

6 铁电存储器的

目前铁电存储器最常见的是Planar(平面式)和Stack(堆叠式)结构,两者的区别住干铁电电容的位置还有电容与MOS管互连的方式。在Planar结构中,将电容置于场氧上面,通过金属铝,将电容上电极和MOS管有源区相连,工艺相对简单,但单元面积较大;而在Stack结构中,将电容置于有源区,通过塞子(Plug)将电容下电极和MOS管源端相连,需要CMP工艺,集成密度较高。另外,Stack结构可以采用铁电电容制作在金属线上的做法,从而减少铁电电容在形成过程中对工艺的相互影响。两种结构示意图如图7和图8所示。

Planar结构的工艺相对简单,其隔离采用LOCOS结构,且平坦化不需要使用CMP。而Stacked结构的集成度较高,但是所用工艺相对先进,隔离采用STI,平坦化需要使用CMP,导线可以使用Cu。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结构,是采用铁电材料作栅极,这样的器件能够完全消除读出的破坏性问题,而且从理论上来说也更加节约面积,能够实现更大的集成度。但是这种结构目前还存在很严重的问题,数据保存能力很差,目前报道的最好的数据保存能力也只有一个月而已,所以距离实用还很遥远。图9是这种结构的示意图。

目前铁电存储器的线宽在0.5μm以上的时候一般都采用Planar结构,在0.5μm以下的时候一般都采用Stack结构。

7 总结

铁电存储器是新兴的非易失性存储器,它的起步比较早,率先实现了产业化,由于其具有功耗小、读写速度快、抗辐照能力强的优点,在一些需要快速存取、低功耗和抗辐照的小规模存储领域有市场。但是铁电存储器也存在集成度提高比较困难、工艺沾污较为严重、难以和传统CMOS工艺相互兼容的缺点,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

存储器相关文章:存储器原理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关键词:铁电存储器工作原理器件结构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