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电源与新能源>设计应用> 28V直流输入过压浪涌电路抑制方法研究

28V直流输入过压浪涌电路抑制方法研究

作者: 时间:2012-12-26 来源:网络 收藏
基础上改进的。在正常输入电压时,MOS 管开通,输出正常电压;当输入电压存在浪涌时,反馈电压控制电路控制MOS 管驱动,使其处于线性工作状态,抑制浪涌电压。高压、低能量尖峰由跨接在输入端的电容及瞬态抑制器吸收。余下的电路都用作处理高能量的浪涌。  

具体工作原理如下:  

输入电压通过电阻R5 给电容C3 充电,由D2 箝制充电电压。若D2 为12V 的稳压管,则C3 的电压被箝制在12V。由于电容C3 上的电压没有放电回路,所以C3 上电压能稳定在12V。12V 电压接至定时器555 的Vcc(8 脚)和运放LM10C 的V+(7 脚),作为两个芯片的供电电压。在正常输入电压时,定时器产生高频方波,按照充电泵原理[4],由R3、C4、D1 及D3 进行峰值检波及电平位移,能将C4、D1 相连的节点处电压变为低电平为,高电平为38V 的方波,该方波通过D1 给电容C7 充电,D4 限制充电的最高电压,由于电容C7 充电后没有放电回路,所以充电电压不超过D4 最高电压,则电容C7 能保持充得的最高电压。C7 的电压给MOS管的栅极供电,则栅源极间存在电压差(该电压差值可以通过改变定时器的驱动电压来控制),高于MOS 管的开启电压,此时MOS 管工作在饱和区,输出电压为输入电压。由于R13、R14 分得的电压反馈至LM10C 的3 脚,因为LM10C 的1 脚电压值设计为2V,所以LM10C 的反相输入端电压为2V。若反馈电压也为2V,则运放LM10C 的输出电压为0V,晶体管Q2 处于关断状态。建压完成后,C7 上的电压稳定,D1、D3 都处于关断状态,Ugs 大于开启电压,MOS 管一直导通。当输入电压中出现浪涌电压时,R13、R14 的分压值大于2V,经过运放LM10C 后,输出电压为某一定值,它驱动晶体管Q2 导通,使其处于放大区。由于MOS驱动电压Ugs 小于开启电压,MOS 管处于线性区,输出电压为浪涌电压减去MOS 管两端的Uds。电荷泵驱动型浪涌抑制器仿真结果如图10 所示。在4ms处,输入电压出现浪涌电压,浪涌抑制器将输出电压稳定在40V。仿真验证其浪涌抑制性能良好。

该电路优点:相比于Buck 型浪涌抑制电路,正常工作时,电流只流过一个开关管,损耗更小;缺点:电路复杂性增加。对比三种有源浪涌抑制电路性能,如表2 所示,双晶体管控制型浪涌抑制电路原理简单,器件较少,但采用P 沟道型MOS 管,在大功率场合下,开关器件通态损耗大,所以适用于小功率场合;Buck 型浪涌抑制电路和电荷泵驱动型浪涌抑制电路可用于各种功率等级,但从成本角度考虑,电荷泵驱动型浪涌抑制电路更具优势。

对小功率场合,双晶体管控制型尖峰抑制器比较好,功率比较大的应用场合,Vicor 型尖峰抑制器比较适合。  

3.实验 

设计实例:输入电压18~36V;尖峰电压:80V/50ms;输出功率:0~40W;尖峰电压期间输出电压控制在40V;启动冲击电流不高于5A。R1、R2、C2 的取值无特定要求,但需要保证555定时器能输出高频的方波, 所以取R1=5.1kΩ,R2=2.2kΩ,C2=1nF,R3=68Ω,C4=10nF,则将参数代入式

则f=150kHz,幅值为10V。  

由于LM10C 的工作原理,1 脚电压值为2V,所以取R11=2.7kΩ,R12=0.3kΩ,代入式( ) 1 12 11 12 2.5V = V × R R + R (3)得V1=2V。R13 和R14 的取值决定在存在尖峰电压时,输出电压的幅值。若需将电压抑制成40V,则取R13=3.4kΩ,R14=64.6kΩ,使得40V 输出时的R13 分得电压为2V。

图12 电荷泵驱动型浪涌抑制电路存在浪涌输入电压时,输入电压与输出电压波形图实验结果表明,在输入电压下,输出电压能正常跟踪输入电压;当输入电压出现浪涌时,浪涌抑制器能将电压抑制在40V 范围内,较好地实现了浪涌抑制功能。  

4.结论

本文研究了抑制直流电源系统的输入电压浪涌,针对无源浪涌电压抑制器存在易老化、易损坏、箝位电压精度不高等问题,研究了三种有源浪涌电压抑制方法,都进行仿真验证,并选取电荷泵驱动型浪涌抑制电路进行实验验证。研究表明,电荷泵驱动型浪涌抑制电路具有较好的抑制浪涌电压的性能。

稳压二极管相关文章:稳压二极管的作用


电路相关文章:电路分析基础


电荷放大器相关文章:电荷放大器原理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