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电源与新能源>设计应用> 蓄电池内阻及其同蓄电池各类失效模式的关系

蓄电池内阻及其同蓄电池各类失效模式的关系

作者: 时间:2012-02-14 来源:网络 收藏
4、热失控

  热失控是指在恒压充电时,充电电流和电池温度发生一种累积性的增强作用,并逐步损坏。造成热失控的根本原因是浮充电压过高。
  一般情况下,浮充电压定为2.23 ~ 2.25V/单体(25℃)比较合适。如果不按此浮充范围工作,而是采用2.35V/单体(25℃),则连续充电4个月就可能出现热失控;或者采2.30V/单体(25℃),连续充电6 ~ 8个月就可能出现热失控;要是采用2.28V/单体(25℃),则连续12 ~ 18个月就会出现严重的容量下降,进而导致热失控。热失控的直接后果是的外壳鼓包、漏气,电池容量下降,最后失效。3  阀控铅酸蓄电池模型研究
  阻抗分析是电化学研究中的常用方法,是电池性能研究和产品设计的必要手段[10]。
  图2-1是典型的铅酸电池阻抗图,可见其包括以下几部分:
  1) 100Hz后体现的电感部分;
  2) 高频电阻RHF,即超过100Hz后的实部;
  3) 在0.1Hz和100Hz之间的第一个小容性环(半径R1);
  4) 低于0.1Hz后的第二个大容性环(半径R2)。


图2-1 蓄电池阻抗谱图

Fig.2-1 Spectrum of battery impedance


  关于蓄电池阻抗谱图,一般的解释为:
  a) 超过100Hz部分呈现的感性是电池内部几何结构和连接部件的影响;
  b) 欧姆电阻RHF包含连接件电阻、隔膜电阻、电解液电阻和电极与硫酸铅晶体结合面电阻;
  c) 小容性环与电极的孔率有关;
  d) 大容性环依赖于电极反应,其速率受Pb2+离子传质速度限制。
  在很多的研究方法中[52],使用图2-2的等效电路来表示电池。


图2-2 蓄电池阻抗等效电路

Fig.2-2 Equivalent circuit of battery impedance


  图2-2中Lp、Ln为正负极电感;
  Rt.p和Rt.n 是电极离子迁移电阻;
  Cdl.p、Cdl.n是极板双电层电容;
  Zw.p、Zw.n为Warburg阻抗,是由离子在电解液和多孔电极中扩散速度决定的;
RHF是前面提到的欧姆电阻。
  文献[104]研究中将Warburg阻抗表示为一个电阻和电容串联组成的阻抗ZW。
   (2-4)


  式中 λ——Warburg系数,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扩散传质特性;
  ω——角频率
  电池的阻抗包括欧姆电阻和正负极阻抗:
  Zcell = Zp + Zn + RHF                (2-5)
  电池阻抗是一个复阻抗,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与测试频率有关。
  在实际使用中多采用或电导,是复阻抗的模,而电导是内阻的倒数值,二者只是表示方法的差别。
  通常情况的内阻是指某一固定频率下的内阻值,对于一般的VRLA蓄电池,从电池的阻抗谱图(2-1)中可以看出,对于高于100Hz的频率,阻抗值RHF是平行于Y轴的近似直线,RHF也称为欧姆内阻。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