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新年新期望

——
作者:叶钟灵 时间:2014-02-26 来源:电子产品世界 收藏
设备受热捧

  2014年美国CES大展上的另一看点便是设备(wearable devices),受到各路媒体的热捧,认为这是继PC时代、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时代后又一代创新代表产品。2013年智能手机一举从2012年的6.5亿部骤增至9.5亿部,预计2~3年内或可增至9.5亿部,同年平板电脑也一举超过了笔记本电脑而达到1.5亿台。说来有趣,其实从大型计算机(mainframe)――小型机(small computor)――个人电脑(PC)――智能手机是一脉相承的,它们都具有计算的功能,总结智能手机领军产品――iPhone的最大特点无非一是联网,二是触摸输入。经过6~7年的发展,已达于顶盛时期,主要市场在于取代功能手机而难言产品创新,世界PC更已从超过4亿台的巅峰时期,萎缩到2013年的3亿台多一点,风光难再,电子工业前途何处?从最近的报道看,2014年设备是业界所见的第一道曙光,被称为“the next big techs for 2014”,“Wearables: The Next Great Consumer Market”,可说是处于风起云涌的新生时期。由于进入门槛不高,厂商无论大小将不可胜数。产品触目皆是,除众所周知的智能眼镜和智能手表之外,凡能穿戴在人身上的各种物品,诸如手环、戒指、项链、衬衣、帽子、鞋袜等等,无不有厂商在努力创新,试图将它们改造成可穿戴电子产品,使之更加贴近生活,付诸灵活实用。据美国市调公司Deloitte最新报告,2014年世界可穿戴电子设备可销售1000万件,约值30亿美元,预计2020年可达l亿件。又据市调公司Business Insider估算,2013年世界可穿戴设备市场约25亿美元,2014年激增62%,达40.5亿美元,到2018年可望超过120亿美元(图4)。

本文引用地址://m.amcfsurvey.com/article/233860.htm

  可穿戴式计算机的发展其实已有好一段时间,美国国防先进研究计划局(DARPA)早在10年前就已投入相关计划,1977年HP便开发出了数字计算手表,1994年Timex推出了具有行程提醒功能的Timex Datalink手表,但2000年的网络泡沫使可穿戴电脑也随之遇冷。未久,再次最先推出的可穿戴设备是2012年2月耐克公司的手环型活动计量器FuelBand,用于检测耐克制定的运动量单位“Fuel”,在无线连接的智能手机屏上显示记录的数值。2001年IBM展示了Linux手表原型,2004年微软的SPOT手表上市遭遇失败,而Pebble公司2013年1月开始供货的Pebble手表,可显示来电信息和提醒邮件、短信、微博和社交网络等信息,并可听音乐、设置闹钟等,一次充电可用7天,售价149美元,被美国知名科技媒体《商业内幕》评为“2014年最具创新力的十大设备”之一。随着技术的发展,谷歌将新推医用版智能眼镜,未来智能眼镜或可让视力受损人群重获“光明”,可穿戴设备的最终形态有可能嵌入人体,以维护、改善并拓展人体的功能。

  可穿戴设备的应用领域大致涵盖资讯娱乐、运动/健身、医疗/护理、军用/安全等,可总括为两大类:一是以智能眼镜、智能手表为代表的传统资讯娱乐产品,是当前电子业的主攻方向,企望通过其大量生产、广泛普及带来厐大商机,不过由于因袭智能手机技术,跨入门槛较低,易陷入价格战争,难获厚利;二是以运动/健身、医疗/护理、军用/安全等产品开辟未来利基市场(Niche Market),进入难度较大,时间较长,但可望获得较丰厚的回报。2012年谷歌推出了它首个智能眼镜,但技术未臻成熟,应用麻烦,工作时间很短,虽有若干跟进公司,据传有的产品价格竟超过l2万美元之多,昂贵异常,市场反应冷淡。被媒体热炒的苹果智能手表――iWatch,据传开发始于2012年,但至今没见产品发表,一说要到今年10月才可望上市,倒是三星公司更加积极,抢先于2013年9月推出智能手表――Galaxy Gear,适用Wi-Fi,支持NFC,只是有势无市,可公司并不灰心,依然赶潮趋时,致敌于先,即拟推出低价版Galaxy Gear2以及智能手环升级版――Galaxy Band等。市调公司IHS报告说,三星公司首推的Galaxy Gear 智能手表还只是不成熟的原型商品,价格高,工时短以及功能不足,故而未可言成功。该公司说,世界智能手表市场短时内尚难成大势,2013年出货量不过26.8万块,2014年可望快速增长,出货量也仅260万块,预期2018年可成长到3900万块(图5)。

  《日经电子》不久前也以“可穿戴设备即将上演”为题发了一篇专题研究报告,认为可穿戴设备时代的序幕已经拉开,有关产品像雨后春笋般地迅速钻出地面,花样繁多,显著的特点是摆脱智能手机文化,向功能简单化的专用设备迈进,但目前尚多为试验性产品,真正的竞争还在后头。参与厂商既有美韩日的谷歌、苹果、三星、Sony等世界级大公司,同时小型风险投资公司将纷至沓来,且潜力巨大,会向着大公司不断发起挑战,既便是英特尔、高通、博通、村田等半导体和元器件公司,也将奋力前进,努力开发可穿戴设备应用的相关产品,似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世界电子业界应未雨绸缪,不可等闲视之。但话分两头,时下还不能对可穿戴设备抱过多的期待,首先,迄今为止市场上还未见哪个成功的热销产品,苹果的iWatch更“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尽管公司期望它成为市场追梦产品,可上市能否一炮打红? 其次,据现有报告,2014年世界可穿戴设备市场为30~40亿美元,与同年世界传统市场(2500亿美元)相比实在太小,不可同日而语,据传2018年可望成长到120亿美元,也仅占5%,仍微不足道;再次,可穿戴设备开发中具有战略意义的界面技术(触控已不能延用,那将用语言、手势、眼球跟踪还是……)、具有成败因素的低功耗技术、摆脱智能手机平台的独立功能――杀手级创新应用等等都将遇到很大的挑战;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用户的欢迎程度,它将决定市场的成败。真是曙光在前,举步维艰呀!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