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EDA/PCB>设计应用> 浅谈埋嵌元件PCB的技术(二)

浅谈埋嵌元件PCB的技术(二)

作者: 时间:2014-06-19 来源:网络 收藏

  6.3 热变形解析

本文引用地址://m.amcfsurvey.com/article/248538.htm

  为了考察基材的厚度或者线路导体图形给予元件嵌入的热变形行为的影响,利用模拟迄今获得的试验结果进行解析。根据前节叙述的EPADS TV的Geber数据制成三D模型(Model),通过解析从室温加热到260 ℃时的热变形行为而求得。解析时使用ADINA8.6(美国ADINA公司制造)进行非线性的弹性解析。解析以TV-1′为标准。基材厚度为0.1 mm和0.3 mm两种,的导体设定为铜(Cu)中间图形和网目图形两种,实施共计组合成四种的解析。制成的模型如下。

  (a)模型1 芯材0.1 mm厚/网目图形。

  (b)模型2 芯材0.1 mm厚/中间图形。

  (c)模型3 芯材0.3 mm厚/网目图形。

  (d)模型4 芯材0.3 mm厚/中间图形。

  另外嵌入的为0.1 mm,厚度10 mm□,与TV同样的周边配置金(Au)凸块和下面填充底胶树脂的构造。实际的制造状况有所不同,在解析中室温下的应力和变形设定为0,求出加热到260 ℃时的热变行为。图13表示了热变形解析结果的一例。途中的L1表示上面的,裸嵌入部分的中心部表现出凸形状变形的倾向。它的周围收到裸芯部嵌入部变形的影响。变形行为随着部位而有所不同,这是由于导体图形的形状和疏密的影响所致。解析的四种模型中。模型2相当于TV-1发生起泡的构造。

  解析所获得的热变形量以模型2为最大,表现出与实际基板同样的倾向。模型2的变形量为108 mm,其它模型的变形量范围为46 mm ~ 60 mm.

  6.4 与热变形实测的比较

  为了验证热变形解析的准确性,进行了热变形行为的实测。样品制造成TV-1′,构造相当热变形解析的模型1~模型4供给试验。根据莫瑞光影法(Shadow Moire)的非接触翘曲测量一边加热到最高260 ℃一边进行测量。图14表示了室温初始状态下翘曲分布图。与解析结果相反,由于L4侧具有凸状翘曲,所以在上面配置PCB L4.由于这种翘曲方向对应于图11中表示的起泡以后翘曲方向,所以芯片在嵌入时和安装时表现出不同的翘曲。

  从室温初始状态到260 ℃一边升温一边进行数点的测量,确认了室温初始状态时翘曲小的倾向,即L1侧表现出翘曲行为,这一点与模拟的倾向一致。以室温初始状态的翘曲量为基准求出L1测变位量,表1表示了它与模拟结果的比较结果。厚度0.1 mm的构造中实测结果大大超出模拟结果的变形量。特别是模型2中呈现出很大剥离,虽然外观没有确认,但是也有可能发生微细的层间剥离。然而厚度0.3 mm的构造中,实测结果与模拟结果比较一致,表明元件嵌入PCB的热变形预测是有效的。0.1 mm厚度的构造中两者的剥离点今后还有研究的余地,可以采用弹性解析预测热变形行为,在工业上比较有用,期待着有助于元件嵌。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关键词:埋嵌元件PCB芯片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