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消费电子>业界动态> IT老兵30年:巨头没落和新贵崛起

IT老兵30年:巨头没落和新贵崛起

作者: 时间:2014-12-28 来源:财经天下 收藏

  而米丹宁的一个工作搭档则在1997年出去创业了,他先创办了一个名为3721的网站,卖给雅虎后又创立了奇虎。“那个从软研院出去的同事就是现任奇虎360的董事长周鸿祎。” 米丹宁回忆。“那时的电脑业务同样发展迅猛,我们部门的业绩一年翻一番,大家都觉得赚钱不是很难的。”

本文引用地址://m.amcfsurvey.com/article/267418.htm

  到2000年左右,最初5个人的电脑公司最终成长为拥有超过2000人的大公司,米丹宁的职务也从最初的职员变成了后来的CIO。

  新世纪,巨头没落和新贵崛起

  进入新世纪,米丹宁的周遭发生了一系列变化,首先是他本人感到了职场的天花板,成为首席信息官(CIO)之后他在的职业道路达到巅峰,“要么混下去,要么跳槽。”

  其次方正变得“不那么IT了”。

  2002年前后,社会资本大量涌入方正,除了既有业务,方正开始涉足资本市场,成立证券公司甚至医药公司。这加剧了米丹宁的失望情绪。

  2005年米丹宁离开工作12年的方正,从北京来到上海入职盛大网络公司出任CIO。

  这也是很多同行的选择,在经历了1990年代硬件产业的飞速发展后,IT发展的潮头已经调向了互联网行业。虽然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互联网行业经历了一场严重的泡沫危机,但到2004年这波灾难已过去,以盛大为代表的互联网游戏行业重新崛起。盛大登陆美国股市,一夜之间将其创始人陈天桥推上了中国首富的宝座。

  “我希望自己能踩到这个时代的鼓点上。”米丹宁这样计划着。

  进入盛大的米丹宁依旧是CIO,负责盛大网络内部的体系管理和信息化的落地。当时是盛大最鼎盛时期“每日的收益以千万计算。”

  随后盛大雄心勃勃地开启了多元化战略,研发盛大盒子布局家庭互联网,同时线下收购各类游乐园,甚至着手创立一个打通线下线上的迪斯尼乐园。

  2007年,盛大打算进军电商行业。

  受陈天桥所托,米丹宁接手了这项任务。那时的中国电商还处于草莽时代,淘宝正忙于同eBay的缠斗,京东当时的日订单处理量仅有3000份,腾讯旗下的拍拍网也刚刚上线。

  “中国电商刚刚过冬进入春天,但还没有很热。”米丹宁认为这对于盛大是个“好机会”。此外,有“世界小商品之都”称谓的义乌市也正向盛大抛来橄榄枝,当时义乌的市委书记和市长纷纷造访盛大,希望借助这个网络巨头打造一个全新的网上义乌商城。

  “我懂得供应链体系,盛大又明白互联网玩法,这其实是一个很有想象空间的项目。”米丹宁在义乌和上海之间奔波往复,有段时间他甚至觉得“这事儿要成了”。

  但事与愿违,虽然义乌方面很有诚意,米丹宁也希望促成此次合作,但最终盛大董事长陈天桥拒绝了这项合作。

  “桥哥算了下,投资太多利润太薄。”在米丹宁玩笑式的称呼背后露出了一丝无奈,丰厚的游戏收入让盛大高层认为“与其苦哈哈地做电商,不如安稳做我的游戏”。

  2012年第一季度,盛大完成私有化,中国的网游第一股退出美国市场。而也在这一年,米丹宁终于离开盛大,决定创业。

  “我仔细研究了,IT界内十年一个浪潮,硬件浪潮过去后迎来互联网浪潮,而在2010年左右整个IT产业转向了移动互联网领域。”回顾过往的职场经历,米丹宁自称没什么大的遗憾,唯一不够完美的地方就是从方正出来晚了,“如果在2000年跳出来就能更好地踩上行业转换的节奏。”

  米丹宁遗憾的地方,郑文军帮他补齐了。在硬件领域做出了可视电话后,郑文军也感觉到了互联网浪潮的到来,2000年他遇到前来硅谷招募员工的马云。

  “那时候阿里刚刚融了一笔钱,准备组建美国公司。”负责组建阿里美国站的人是郑文军的同学,时任阿里巴巴CTO的吴炯。在他的邀请下,郑文军和马云“吃了两次饭”便决定加入阿里巴巴美国公司,司职技术总监。

  郑文军觉得马云有武侠小说里的江湖气,但也没有外面传说的那么神秘。“整个人比较豪爽,看事情的时候喜欢讲格局,像毛泽东。”

  程序员出身的郑文军负责编撰阿里内部的搜索引擎。他们张罗了一件200平米的办公室,里面挤了五六十名员工,找人铺设了瓷砖地板,甚至自己拉起了网线。

  一年后基于阿里内部的引擎上线,郑文军的工作却面临了调整,2001年互联网泡沫在美国破灭,背负重重压力的阿里决定关闭美国的研发中心,建议研发团队全部回国工作,没做好回国打算的郑文军只能离开阿里。

  虽然只在阿里工作了一年,但这个互联网公司依旧给他留下极深的印记。“传统IT产业和互联网产业完全不同。”

  郑文军说传统IT产业的产品设计都是从生产者的角度来理解市场,“认为市场上需要这样的产品便去研发生产”,能销售出去的自然算是成功,而一旦销售不畅那就是产品设计失败。只能寄希望于改良下一代产品来挽回损失,因此每一代产品之间都有一个分明的周期。

  但在互联网领域,产品间的代际更迭已经不再明显,产品一经上线就会和客户进行接触,同时收取反馈意见,随时改进修订。“像百度这样的搜索产品,他的名字永远叫百度,但它背后的内容却天天在改变。而如果消费者购买了一个电视机,那么无论过多少年,这个产品本身是无法改变了。”

  对于传统IT产业出身的郑文军来说,要在一瞬间学会这种转变并不容易,所以他选择了做搜索引擎这样一个“中间产品”。在做完这个产品后,郑文军才觉得自己开始互联网化了。

  与大多数人在苹果手机出现后才感知到移动互联网崛起不同,陈大同对移动互联网行业发展的判断要远早于其他IT人,作为硬件芯片设计者,他们的嗅觉更灵敏。

  2000年,陈大同在美国联合创立的豪威科技(OmniVision)登陆美交所上市,收获了第一桶金之后,陈大同回国创业。

  他们这些海归精英们受到时任中国信息产业部副部长曲维枝的接待,曲希望他们从事手机芯片的研发生产,并动情地说,“中国已经错过了2G,现在3G芯片如果也做不好我们这一代人就没办法和国人交代了。”

  “在2000年的时候我们就清晰地预测出智能手机的未来。”陈大同说。虽然当时他们不知道以后会产生ios和安卓这样的手机操作系统,但他们坚信“掌上智能终端”的数量未来一定会超过PC电脑的数量。

  这个决定将陈大同的职业生涯推向了另一个高峰,2004年,陈大同率领团队研发出了全球第一颗基于3G网络的TD-SCDMA芯片,科技也一跃成为国内手机芯片研发的标杆企业,并在2007年登陆美国纳斯达克上市。

  “和同时成立的公司几乎都倒闭了。我们能活下来并不是我们多聪明,是因为我们赶上了这个时代的浪潮。”

  2002年,郑文军也最终决定回国创业,在随后的数年里,他参与创办了两家互联网公司,并全部实现盈利。2010年他加入齐家网,开始了自己的高管生涯。和米丹宁一样,他现在的工作也转向了移动互联网领域。



关键词:方正联想展讯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