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消费电子>业界动态> 反垄断:中国政府的铿锵脚步

反垄断:中国政府的铿锵脚步

作者: 时间:2015-01-02 来源:中关村 收藏

  所谓零整比,就是将一辆整车拆开来,按厂家授权4S店报价的零部件售价,除以新车厂家指导价,比值能反映厂家通过维修和保养环节是否攫取过高利润。通常,“零整比”在300%之内被认为是合理的,但以奔驰C级W204为例,若将该车的零部件拆分并在售后服务环节出手,一辆车的零部件总价格至少可以买到10辆整车。基于情势比预料的严峻,国家发改委迅速密集约谈外资汽车企业的负责人,随后,上海市发改委、广东省发改委、江苏省物价局和湖北省物价局加入了对欧美和日系汽车的调查之中,而所有调查的矛头都直指向外资汽车生产企业与经销商的零部件。

本文引用地址://m.amcfsurvey.com/article/267593.htm

  在专家看来,零部件反垄断比整车反垄断更具典型意义。由于整车价格相对透明,而零部件领域企业可掌控性更强,并且具有不可替代性,同时国外汽车企业零部件供应体系向来非常封闭,基本只对本土供应商开放,而且很多还是整车厂持股,这些零部件企业为了利润,往往会通过纵向垄断(包括限定经销商的最低售价、限制经销商跨区域销售、向4S店供应新车时搭售原厂配件、要求4S店只能采购高价原厂零配件等)和横向垄断(不同4S店之间通过串联,抬高售后价格)来达到控制与影响市场。以湖北省物价局的最新调查结果为例,最近两年中,一汽-大众销售有限责任公司下属的奥迪销售事业部多次组织湖北省区域内的10家奥迪经销商达成并实施整车销售及服务维修价格的垄断协议,最终不仅直接控制了经销商对第三人转售的整车销售和售后维修价格,而且间接剥夺和干预了下游经营者定价权。

  在确保自己获取巨额商业利益的同时,外资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的垄断行为无疑达到了排挤竞争对手的效果。数据显示,目前国内汽车零部件销售的绝大部分市场份额基本上为境外资本所控制,其中国产自主内资零部件销售收入仅占全行业的20%-25%,而拥有外资背景的汽车零部件厂商占行业的75%以上。在这些外资零部件供应商中,独资企业占55%,中外合资企业占45%。自主内资零部件企业基本处于边缘化态势,并且市场占比逐年快速萎缩。

  重要的是,零部件价格的高企直接支撑起了进口汽车整车售价的居高不下。以克莱斯勒旗下Jeep全系车型为例,Jeep大切诺基SRT8价格在国内售价人民币120.49万,而在原产地美国的售价为64395美元,折合人民币约为39.78万元。即便是按照我国进口汽车关税计算方法,在交纳了关税、增值税、消费税等税款后,该款车型国内外价格仍高出美国本土价格的2倍以上。

  也许是做贼心虚,可能是基于中国从上到下官方的强大压力,在中国发改委先后约谈了部分外资汽车企业的负责人后,包括奥迪、奔驰和克莱斯勒等在内的多家豪华车制造商开始在中国下调整车或零配件价格,发动了中国汽车业有史以来一次最集中的官方降价。但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寻求主动保护的降低价格行为并不能够替代本应承受的经济惩罚。按照我国《反垄断法》以及其他相关法规,国家发改委作出决定,对日本12家零部件和轴承生产企业罚款12.354亿元;与此同时,上海市物价局宣布对克莱斯勒的价格垄断行为罚款3168.2万元;湖北省物价局对当地一汽大众和8家奥迪经销商分别作出了2.4858亿元和2996万元的处罚。

  下一个是谁?

  从国内企业,到跨国公司,从口头警告,到处以重罚,2013年至今,中国政府反垄断已经开出了近30亿元的罚单。然而,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诗人狄更斯的名言似乎最能说明眼前的真实。就在日前,国家工商总局对外发布消息称,已经对微软涉嫌垄断问题立案调查。据悉,国家工商总局已组织由北京、上海、广东、四川等9省市工商执法人员对微软公司在中国大陆的四个经营场所,即微软(中国)有限公司及上海、广州、成都的分公司同时进行反垄断突击检查,并同时突击检查了微软的财务外包公司埃森哲。

  有数据表明,微软操作系统在全球PC市场的占有率超过了98%,占有绝对垄断地位。不少专家推断,即便中国市场微软产品盗版泛滥,微软也可能涉嫌垄断。同时,包括金山、中科红旗、永中等中国企业一致认为,微软公司存在对其Windows操作系统和Office办公软件相关信息没有完全公开造成的兼容性、搭售等问题,而且这些中国企业也不止一次向国家工商总局进行举报。的确,作为PC时代的软件霸主,微软此前在各国多次遭垄断指控而被开出天价罚单。2004年被欧盟处以近5亿欧元罚款,2008年因未执行裁决再处8.9亿欧元罚款。2013年,微软又因未能达成反垄断协议承诺被欧盟反垄断机构处以5.6亿欧元罚单。至于微软是否在中国存在垄断,相信真相会随着调查的深入而浮出水面。

  就在微软一案悬而未了之时,商务部反垄断局负责人带队前往上海就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审查工作进行调研,深入了解半导体、医疗器械等相关行业的市场竞争状况。在外界看来,继软件、汽车行业之后,医疗器械又将成为反垄断的“重灾区”。中国医药(16.41, -0.04, -0.24%)物资协会医疗器械分会的研究报告显示,过去12年来,中国医疗器械市场销售规模由179亿元增长到目前的1700亿元,剔除物价因素影响,12年间增长了近9.4倍。中国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医疗器械市场。

  从市场结构看,目前全国共有医疗器械生产企业14928家,但国内企业规模小,市场分散,今年上半年22家医疗器械上市企业的收入仅为100亿元多一点,占到行业总规模的5% 左右。与此相反,时下国内大型医疗设备的市场主要由被称之为“GPS”的三家外资医疗器械企业所占领,分别为通用(GE)、飞利浦(Philips)、西门子(Siemens)。具体而言,在我国医用器械领域,约80%的CT市场、90%的超声波仪器市场、85%的检验仪器市场、90%的磁共振设备、90%的心电图机市场、80%的中高档监视仪市场、90%的高档生理记录仪市场均被外资企业占领。除了大型设备外,外资医疗器械产品还在很多耗材上占据主导地位。在血糖产品上,罗氏、强生和雅培公司仍然占据着60%以上的市场份额;而在医院用终端耗材上,外资产品在骨科产品、心脏支架、高级辅料等领域占据着主导地位。

  不仅如此,与国内产品相比,外资医疗器械价格差距非常明显。以影像产品为例,外资品牌的价格一般比国内产品的价格高70%以上,特别是在X光机等一些产品上,外资医疗品牌价格高峰时曾经是国内产品价格的1~1.5倍。除了高于国产产品,外资医疗器械产品的定价也往往大幅高于国际市场的价格,如螺旋CT产品在国际市场报价150万美元,在国内市场报价往往要200万~250万美元等。

  不久前国家国家工商总局对内蒙古自治区烟草公司赤峰市分公司涉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的查处具有风向标意义,毕竟随着反垄断的强势扩围,依靠体制与政策呵护的石油、电力等领域的行业垄断已经被推到风口浪尖,而且普通百姓早已诟病重重。相信监管部门的祭出的反垄断之剑将会指向这些民生色彩最为浓厚的地带。但我们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传统的垄断行业,远远不是一张罚单可以了事,必须借助于制度改革的力量。依此观察,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造可以看作是打破垄断的最强大动能之一。

  公正的力量或许会迟到,但终究不会缺席。针对河北省政府因作出“本省客运企业可享过路过桥费半价优惠,其他省份跨省运输均不能享受”的规定,国家发改委日前正式向河北省人民政府发出执法建议函,建议立即改正错误。据悉,这是《反垄断法》实施6年来中国反垄断调查首次涉及行政机关。同时国家发改委明示,下一阶段反垄断调查工作重点将有所转移,滥用行政权力、排除竞争和地方保护主义将是调查重点。不难看出,河北政府一案仅仅只是开始。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关键词:高通CDMALTE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