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电源与新能源>设计应用> 用充电IC实现手机快速充电

用充电IC实现手机快速充电

作者:迎九 时间:2015-06-08 来源:电子产品世界 收藏
编者按:本文介绍了手机快速充电IC的设计考虑,除了手机,还可应用于平板电脑、无人机等领域,并重点分析了TI公司MaxCharge实现快充的方法。电芯如果采用快充电芯,MaxCharge的bq25892芯片可以做到1.5C电流,34分钟可以从0%充到80%。

  假如今天是9V/1.5A,即已经升压了,9×1.5=13.5W,输出端如果效率可以达100%,那么输入端电流能够提升。由此可见,在输入电压提升时能够实现。TI MaxCharge是业界第一款能够同时实现支持5A充电电流和14V输入电压的芯片。

本文引用地址://m.amcfsurvey.com/article/274737.htm

  需要说明的是,输入是从外部的适配器过来的,一般是5V。有些适配器可以有高压输出,但通常默认是5V输出,但通过握手协议之后,就会变成高压。当主板(包括AP和Charger IC)使能以后,允许输出高压它就可以输出高压了,所以这个高压是适配器给出来的。

  为何平台电压会有3.7V~3.0V变化?可以把想象成一瓶水(如图2最右侧),电流相当于水管的粗细程度,变粗就更快了。水杯的高度是电压,只不过水杯是中间粗、两边细的不规则形状,因此开始充得很快,但中间区域内呆的时间很长,很大的就是3.7V的平台电压。这时候电流如果变得大,注入时间就很快。所以此时快充的突破点是:为了快充,提高了电流。

  TI的方案是经MaxCharge转换后电流变大。MaxCharge能支持5A充电电流,14V输入电压。5A是最大的标称值,通常使用时会考虑到各种情况,比如散热和容量,所以3A~5A就可以做到这样一种平均的输入电流。

5 快充的效率

  充电IC普遍效率是88%、89%,TI MaxCharge bq2589x系列可在3.5A提升到91%,这等于有2个百分点的提升。由于效率的提升,在TI的实测中,温度上升得很低,室温下,测试板上温度仅仅上升18℃,以前要上升30多℃。

  温升直接决定了用户体验。因为现在的适配器、主芯片、充电的温升/散热是很重要的技术瓶颈。所以很多设计体验,由于散热不佳不得不采取折中办法。

6 放电

  今天的Charger IC设计,所有的MOS管都集成在里面,采用串联电路,这样充电时要经过MOS管,但放电的时候会受到限制,放电时要通过一个MOS管(Q4)。

  图3是charger IC的主流架构图,左侧是适配器的输入端,通过电感电流流进入,最后进入右侧大IC里再充电。现在用打电话时,放电过程一定要通过Q4元件,TI MaxCharge bq2589x的特色是,放电电流可以支持得很大,因为Q4的MOS管的阻抗值只有11mΩ(表1),堪称业界最低的阻抗。打电话进来,主要是功放工作,因为你要搜寻GSM信号时要把功率调得很大,接收塔才能接收到。因此电路这边需要很大的瞬态电流(尖峰电流)。MaxCharge的Q4阻抗很小;如果是其他的设计方案,由于内置Q4 MOS管的阻抗不够小,它里面还要再加元件,增加了成本。

  具体来看,图3的电线是有阻抗的,其实IC里也有电阻,这些电阻会增加损耗。如果不计成本,这些阻抗越小越好(注:MOS管阻抗越小IC成本越高)。TI能在相应成本之下把阻抗降到市场最低,这是MaxCharge最大的亮点。以前5V时,电池充电到3.7V~4V,5V、4V和3.7V差异很小,一个5V到右侧3.7V实际差异不大,因此Q3导通的时间很短,这是切换电路:Q2-Q3,Q3-Q2两个交替切换,实现能量高效率转移。以前5V时,Q2的导通时间是最长的,所以Q2的阻抗要越低越好。

  9V到14V差距很大,这要求Q2的导通时间要缩短,Q3的导通时间要加长,到了MaxCharge bq2589x,TI第一次把Q3阻抗降得比Q2还要低。Q3阻抗直接降到16mΩ(如表1)。这也是MaxCharge区别于竞争对手的很大差别,即Q3的阻抗直接让MaxCharge的效率有显著提高。

  图4是Q2和Q3的损耗,它的切换频率是1.5V,属高频切换,这样的波形一直切换下去进行充电,它的占空比可以从此图看出来。


手机充电器相关文章:手机充电器原理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