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手机与无线通信>牛人业话> 给"小白"图示讲解OFDM的原理

给"小白"图示讲解OFDM的原理

作者: 时间:2015-07-07 来源:网络 收藏

  遵循古老的传统,F表示频域,f表示时域,所以可以从公式1-2中看出,每个子载波上面调制的幅度,就是频域信息。类似的说法是:传输的是频域信号。这种说法有些别扭,但是很多教程或文章会使用这样的说明方式,就看读者如何理解了。如果纯粹从公式或者子载波来看,这种说法其实也是很直接的阐述了。

本文引用地址://m.amcfsurvey.com/article/276911.htm

  上面1.1-1.3的扩展,可如下图所示:

  图七:时域上的系统图

  1.4

  还有这一步吗?其实是有的。"小白"你可以先想想,想不到的话先往下看,因为这需要在频域中考量,所以我写在后面了。【也可参考[1]】

  将上述的时域分析配上LTE的实现,有如下情况:

  【注1:本段描述需要有LTE物理层的基本知识,如果看不明白,请暂时跳过,看完整篇文章后再回看】

  【注2:LTE并非时域的实现,下面仅仅是套用LTE的参数,做一个参考分析】

  子载波的间隔Δf=15kHz,一个

  symbol的发送时间是66.7us,可以发现,15kHz*66.67us=1,即基带上一个OFDM

  symbol的发送时间正好发送一个一次谐波的完整波形。对于10M的LTE系统,采用的是1024个子载波,但是只有中间600个(不含最中间的直流)子载波被用于传送数据。在一个OFDM

  symbol的时间内(即66.67us),靠近中间的两个一次谐波传输一个完整波形,再靠外一点的两个二次谐波传输两个完整波形,以此类推至最外面的两个300次谐波传输了300个完整的波形。在这66.67us内,600个子载波互相正交,其上分别承载了600个复数信号。

  上面的说法有点啰嗦,不如图示来得直观。本来准备再画一图的,不过一来上面已经有了类似的图,实是大同小异;二来,600个子载波,也太多了点。。。

  OK,说到这里,从时域上面来看OFDM,其实是相当简洁明快讨人喜欢的。不过,一个系统若要从时域上来实现OFDM,难度太大,时延和频偏都会严重破坏子载波的正交性,从而影响系统性能。这点在各种教材文章中都会有提及,我就不赘述了。

  下面将转入频域来描述OFDM,由于频域不甚直观,的确会稍稍让人费解。不过只要时刻想着时域子载波间的叠加,一切都会好起来。

  章节二:频域上的OFDM

  第一章节时域上的讨论开始于OFDM中的"O";本章节频域上我们从"FDM"开始。

  先图例一个常规FDM的系统图:

  图11:常规FDM,两路信号频谱之间有间隔,互相不干扰

  为了更好的利用系统带宽,子载波的间距可以尽量靠近些。

  图12:靠得很近的FDM,实际中考虑到硬件实现,解调第一路信号时,已经很难完全去除第二路信号的影响了(电路的实现毕竟不能像剪刀裁纸一样利落),两路信号互相之间可能已经产生干扰了

  还能再近些吗?可以的。这就是OFDM的来历啊,近到完全等同于奈奎斯特带宽(后面有详述),使频带的利用率达到了理论上的最大值。

  图13:继续靠近,间隔频率互相正交,因此频谱虽然有重叠,但是仍然是没有互相干扰的。神奇的OFDM

  上面三个图的确有点小儿科,不知道"小白"是不是已经在心里呐喊:这谁不知道呀!不过我在这里花时间画了三张图,总还是有所考量的:

  a.

  作为上一个章节和本章节之间的补充和连接,说明一下OFDM在频域上面的表现,亦即OFDM的本源来历。

  b. 引导思考:信号的带宽是多少?

  c.

  引导思考:OFDM正交频谱叠加部分到底有多宽呢?结合1.4,先想想,再往下看,会更好。

  再次回到正轨,请回看第一节中的图一至图六等时域波形图,图示了在时域上,波形的调制,叠加接收,以及最终的解码。让我们看看图一至图三中的每个步骤在频域上是如何表现的。

  首先来看sin(t)。"小白"呀"小白",你且说说sin(t)的频谱是啥呀?"小白"弱弱的说:是一个冲激。是的,sin(t)是个单一的正弦波,代表着单一的频率,所以其频谱自然是一个冲激。不过其实图一中所示的sin(t)并不是真正的sin(t),而只是限定在[0,2π]之内的一小段。无限长度的信号被限制在一小截时间之内,【就好比从一个完整的人身上逮下一根头发,然后把整个人都丢掉,以发代人】其频谱也不再是一个冲激了。

  对限制在[0,2π]内的sin(t)信号,相当于无限长的sin(t)信号乘以一个[0,2π]上的门信号(矩形脉冲),其频谱为两者频谱的卷积。sin(t)的频谱为冲激,门信号的频谱为sinc信号(即sin(x)/x信号)。冲激信号卷积sinc信号,相当于对sinc信号的搬移。所以分析到这里,可以得出图一的时域波形其对应的频谱如下:

  图21:限定在[0,2π]内的a·sin(t)信号的频谱,即以sin(t)为载波的调制信号的频谱

  sin(2t)的频谱分析基本相同。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正交区间为[0,2π],因此sin(2t)在相同的时间内发送了两个完整波形。相同的门函数保证了两个函数的频谱形状相同,只是频谱被搬移的位置变了:

  图22:限定在[0,2π]内的b·sin(2t)信号的频谱,即以sin(2t)为载波的调制信号的频谱

  将sin(t)和sin(2t)所传信号的频谱叠加在一起,如下:

  图23:a·sin(t)+b·sin(2t)信号的频谱

  图23和图13,均是频域上两个正交子载波的频谱图。比一下,发现了吗?不太一样!

  是的,想必你已经想起来了,这是因为基带信号在传输前,一般会通过脉冲成型滤波器的结果。比如使用"升余弦滚降滤波器"后,图23所示的信号就会被修理成图13所示的信号了。这样可以有效的限制带宽外部的信号,在保证本路信号没有码间串扰的情况下,既能最大限度的利用带宽,又能减少子载波间的各路信号的相互干扰。这也是1.4中没有提及的,更多的可参考[1]

  贴士:脉冲成型滤波器作用于频域,可以"看作"时域中的每个码元都是以类似sinc信号发出的。没必要纠结于发送端码元的时域波形,只需要知道在接收端通过合适的采样就可以无失真的恢复信号就OK咯。

  这里用到的是奈奎斯特第一准则,在下面的框框内会稍作描述:

  奈奎斯特第一准则请自行google,这里说说其推论:码元速率为1/T(即每个码元的传输时长为T),进行无码间串扰传输时,所需的最小带宽称为奈奎斯特带宽。

  对于理想低通信道,奈奎斯特带宽W = 1/(2T)

  对于理想带通信道,奈奎斯特带宽W =1/T

  在下面的图31中,可以看出信号的实际带宽B是要大于奈奎斯特带宽W(低通的1/(2T)或者带通的1/T)的,这就是理想和现实的距离。

  补充说明:本文提到的"带宽",也即约定俗成的带宽理解方式,指的是信号频谱中>=0的部分。在从低通到带通的搬移过程中,因为将原信号负频率部分也移出来了(也可理解为同乘e(j2πfct)

  + e(-j2πfct)的结果,见参考[2])【注:没有上角标和下角标的编辑器,真不爽。不过,你应该看得懂的】,所以带宽翻倍了。如下图所示:

  图31:内涵丰富的图,请参看上面和下面的说明文字

  上面专门用框框列出奈奎斯特第一准则,还有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说明下频带利用率的问题。频带利用率是码元速率1/T和带宽B(或者W)的比值。

  理想情况下,低通信道频带利用率为2Baud/Hz;带通信道频带利用率同样为2Baud/Hz(负频率移出来后,和正频率一样可以独立携带信号)

  实际情况下,因为实际带宽B要大于奈奎斯特带宽W,所以实际FDM系统的频带利用率会低于理想情况。

  【说到这里,终于可以图穷匕见了】而OFDM的子载波间隔最低能达到奈奎斯特带宽,也就是说(在不考虑最旁边的两个子载波情况下),OFDM达到了理想信道的频带利用率。

  图32:OFDM正交子载波,载频间距为奈奎斯特带宽,保证了最大的频带利用率

  将上述的频域分析配上LTE的实现,有如下情况:

  【注:本段描述需要有LTE物理层的基本知识】

  子载波的间隔Δf=15kHz,一个OFDM

  symbol的发送时间是66.7us。在10MHz信道上,1ms的子帧共传输14个OFDM symbol【不是15个,留空给CP了】,每一个OFDM

  symbol携带600个复数信息,因此:

  1. 从整个系统来看,波特率为600*14*2/1ms =

  16.8MBaud,占据带宽10MHz,因此带宽利用率为16.8MBaud/10MHz =

  1.68Baud/Hz,接近2Baud/Hz的理想情况。【注:一是CP占用了每个OFDM

  Symbol约1/15的资源,二是10MHz的频带并不是满打满算的用于传输数据,其边界频带需要留空以减少与邻近信道的干扰】

  2.

  单从OFDM一个symbol来看,波特率为600*2/66.7us =

  18MBaud,占据带宽600*15kHz=9MHz【不考虑边界子载波带外问题】,因此其带宽利用率为18MBaud/9MHz=2Baud/Hz,符合上面的讨论。

  附:5M带宽的WCDMA的chip

  rate = 3.84M/s,即码率为3.84M*2 = 7.68MBaud,带宽5M,所以带宽利用率为7.68MBaud/5MHz =

  1.536Baud/Hz,略逊于LTE的1.68Baud/Hz【注:WCDMA的脉冲成型采用滚降系数为0.22的升余弦滤波器,奈奎斯特带宽为3.84M】

  章节三:用IFFT实现OFDM

  其实前两章,我已经将自己的理解尽数表达了:第一节是从时域上来说子载波正交的原理;第二节是从频域上来解释子载波正交后,达到理想频带利用率的特性。想来,虽然前两章写得较长【没预料到会写这么长的...太长了没人看...】,但是应该还是很简单、清晰、易懂的。

  不过"小白"的卡壳,似乎并不在于最基本的正交原理和频带利用率上,反而是IFFT变换中,充斥的各种时域频域角色变换让其眼花缭乱。

  个人觉得要理解IFFT实现OFDM,最好的办法还是看公式。比如第一章节中的公式1-1和公式1-2,配上时域波形图的叠加,不要太好理解哟。当然,这里的IFFT需要将时域离散化,因此公式

IFFT≈ IDFT -->

  fn =1/N·∑Fk·e(j·2π·k·n/N) 【公式3-1,n为时域离散后的序号,N为总的IFFT个数,n∈[1,N]】

  关于公式3-1的理解方法,可以是这样的。其中一种理解方式是联系第一章节的公式1-2:可以发现公式3-1等号右侧所表达的物理意义和公式1-2是相同的,均代表了不同子载波e(j·2π·k·n/N)发送各自的信号Fk,然后在时域上的叠加形成fn,只不过现在叠加出来的时域不是连续波形,而是离散的时序抽样点。

  另一种更容易,更可爱的理解方式是:在一个OFDM

  symbol的时长T内,用N个子载波各自发送一个信号F(k)(k∈[1,N]),等效于直接在时域上连续发送fn(n∈[1,N])N个信号,每个信号发送T/N的时长。

  在IFFT实现OFDM中,发送端添加了IFFT模块、接收端添加了FFT模块。IFFT模块的功能相当于说:别麻烦发送N个子载波信号了,我直接算出你们在空中会叠加成啥样子吧;FFT模块的功能相当于说:别用老式的积分方法来去除其余的正交子载波了,我帮你一次把N个携带信号全算出来吧。就是这样,IFFT实现OFDM的系统用"数学的方法",在发送端计算信号的叠加波形,在接收端去除正交子载波,从而大大简化了系统的复杂度。

  图八:用IFFT实现OFDM。请自行对比图七

  最后说一句:"小白"乃"白富美"之"白",非"一穷二白"之"白"也。

  好吧,该结束了。再写得长了更没人看了。

  补充章节:从频谱上来看正交性

  本文最开始发表时是没有这一段的,因为原文已然十分自恰,已将OFDM的原理说的非常清楚到位了。然而,这一段的内容却是别的文章中讲解OFDM时经常出现的桥段,因此觉得还是有必要补充陈述一下自己的观点。

  【注:本小节为补充章节,与本文逻辑没有必然联系,可直接略过。】

  从正文章节中,可以发现作者的思路:从时域角度讲解子载波的正交性;从频域角度讲解OFDM的频带利用率。作者觉得这是最容易理解OFDM原理的方式。但是教材中、网络上,还有一种非常主流的讲解方式:从频域上“直观的”看待子载波的正交性。比如下面这个图:

  图51:从OFDM频谱看待正交性(本图来自网络,比我画的图好些,还有文字说明)

  这种观点的说法是:在每个子载波的抽样点上,其它的子载波信号抽样值均为0(即上图中的subcarrier

  Nulls对应某个子载波的Subcarrier

  Peak)。这种说法在图示上有非常醒目的直观效果,所以是各教材讲义中的常客,但是至少从作者的角度来看,这种说法在涉及到后面的解调信号时,将变得非常难以理解和说明。所以本文最开始的版本中是没打算写本小节的。

  如果你看到这里,觉得这种说**中下怀,那么恭喜你。

  如果你看到这里,觉得这种说法已经让你的脑袋成了浆糊,那么可以回顾第一章节:时域上的正交性,然后继续阅读下面部分以解毒。

  时域上的正交性和频域上的正交性之间的关系该如何联系起来呢?回顾前面提到sin(t)和sin(2t)是正交的【证明:sin(t)·sin(2t)在区间[0,2π]上的积分为0】,推广到更一般的情况是:{sin(2π·Δf·t),sin(2π·Δf·2t),sin(2π·Δf·3t),...,sin(2π·Δf·kt)}在区间[0,

  1/Δf]上正交(注:教材上一般写为u(t)在[-T/2,T/2]区间上怎么怎么着,本文就用不着那么学术了)。可以看出,这里有一个关键的参数Δf:它既是频域上子载波的间距,又确定了时域上的信号传输时间。回顾时域频域转换图:

  图52:同前面的图21,时域波形和频域的转换

  联系上图的时频转换,可以发现Δf既确定了子载波本身(即上图中第一排的两个图),又确定了待发信号的传输时间(即上图中第二排的两个图中信号的宽度),从而决定了信号频谱的主瓣宽度以及旁瓣为0的位置。这也意味着,OFDM系统中一旦选定了子载波间隔,时域上的正交性以及频域上的正交性也就顺理成章的联系起来了。如下图:

  图53:同前面的图23,两路信号的间隔Δf,保证了时域上的正交性、确定了频域上的旁瓣0点位置

  其实对本作者而言,从频谱上来看待OFDM的正交性有点颠倒因果的嫌疑。按我的理解:OFDM选用的正交子载波是因,频谱中出现“其余子载波携带信号的旁瓣0点处于当前子载波携带信号主瓣峰值处”的现象是果。以果推因,谬矣。

c语言相关文章:c语言教程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关键词:OFDM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