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 闭

新闻中心

EEPW首页>工控自动化>业界动态> 中国制造“空前危机” 3D打印将如何逆袭?

中国制造“空前危机” 3D打印将如何逆袭?

作者: 时间:2015-09-15 来源:OFweek 3D打印网 收藏
编者按:随着制造成本的加剧,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中国的制造业也越来越暴露出问题,新型制造业如何脱颖而出?

  在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看来,的问题在于大而不强。“我们的机床占到世界的产量38%,但是我们高档的数控机床基本得靠进口。我们钢铁产量世界第一,但是港口码头上高吨位起重机的钢丝绳得进口。我们的铝产量是世界第一,但是飞机上用的铝我们得进口。我们给每人每年平均做3套半衣服,但是这么大的出口服装基本上都是贴牌。 ”

本文引用地址://m.amcfsurvey.com/article/280150.htm

  姚景源举例说,苹果手机相当一部分是在中国生产,“而我们每生产一部苹果手机,其中49%的利润被美国拿走了。日本拿走了30%多,韩国还拿走了百分之十几,剩下我们中国拿3.63%。 ”

  日前,工信部官网刊发题为“制造强国战略揭开新篇章”的文章,作为2014年工业和信息化领域重点工作述评之一。文章提出:我国制造业面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前后夹击”的双重挑战,中国要在新的格局中胜出,唯有加快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

  “前后夹击”可谓当前的精准判断。一方面,一些东南亚国家正在中低端制造业上发力,凭借比中国更加廉价的劳动力,吸引了原本在华的外资企业转移产能,甚至有些中国本土企业也顺势在东南亚建厂;另一方面,由于中国商业成本的快速增加,原本在华生产的外资高端制造业回流发达国家,这些国家还掌控大比例的高端制造业的技术和产能。

的升级之道

  实际上,中国制造产业发展了这么多年,大部分仍然停留在产业链的最低端,利润微薄不说,产品技术还跟不上市场发展。国内外有很多的现象表明,制造业企业不肯花资本去转型升级,就得面对倒闭的恶梦。

  在国内和国际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中国制造的下行压力确实不小。专家指出,虽然传统制造业的比较优势有所衰减,但不必妄自菲薄,通过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我国正在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制造业企业只要全面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坚定不移地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只要为制造业发展开辟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就能在未来抢占先机。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认为,在新常态的经济态势下,创新才是经济结构改革的动力。

  他表示,“过去我们在国际化的分工中,基本上处在国际产业链的末端,缺少自主知识产权,贴牌生产,赚微薄的辛苦费。现在我们要通过国际化不断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

  姚景源认为,低成本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中国制造业想要在全球市场上拿到话语权,就要勇于转型升级,推动中国制造业结构调整,提高创新能力,从过去更多地依赖传统优势转变为新的优势,技术优势、科技优势、高素质劳动力优势,以及整个社会的综合配套优势,“只有在这些方面下工夫,才能在国际大品牌中看到更多的中国品牌。 ”姚景源说。

  实际上,中国制造提升的空间还是相当大的。财经作家吴晓波(微博)最近到日本开年会归来写了篇《去日本买只马桶盖》的文章风靡网络,他提到中国的中产阶层到日本去买电饭煲、吹风机、马桶盖、保温杯、陶瓷菜刀等商品。这些听起来在“工业1.0”时代就已存在的商品为何能大卖特卖?因为它们更贴心、更好用:电饭煲能煮出粒粒晶莹的米饭,吹风机能让头发干爽且柔滑,甚至马桶盖都能让人如沐春风。

  吴晓波的文章并不是为了宣传电饭煲、马桶盖的,他更关注的是中国制造业该怎样面对转型困境。在他看来,“中国制造”所推行的、用“市场换技术”的后发战略已经失效了,只有力求技术上的创新,才能抓住中国制造的最后一公里。

  吴晓波在自己的文章中解析了中国制造业者目前所面临的痛苦:是成本优势的丧失;渠道优势的瓦解;“不变等死,变则找死”的转型恐惧。

  在吴晓波看来,从电饭煲到马桶盖,都归属于所谓的传统产业,但它们是否“日薄西山”、无利可图,完全取决于技术和理念的创新。在这个意义上,世上本无夕阳的产业,而只有夕阳的企业和夕阳的人。无论是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不过是靠着成本优势。陷入困境的制造业者,必须力求技术上的锐意创新,由量的扩展到质的突围,抓住中国制造的最后一公里。让理性消费的中坚力量——中产阶级能够不再越洋去买马桶盖,这才是“中国制造”的明天。

  李光斗也指出,中国制造升级要走品牌化发展路线。他认为,在现代,尤其是伴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的消费理念已经发生了变化,“简单粗暴”的产品已经不能适应市场发展需要,制造企业要想发展下去,就要走品牌化路线,将产品做到极致。如何做到极致?只有提升全要素生产效率,应用当下先进的制造新技术,诸如3D打印和机器人等,结合互联网信息化技术,来从成本上进一步削减,同时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提升到新的台阶。

  全要素生产效率包含技术进步、资源配置、技术效率以及体制和管理创新等方面内容,要求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既要注重量,还要注重质。提升全要素生产效率,也就是对制造业进行产业升级、让制造业进行品牌化的过程。中国制造要想化解目前的危机,唯有提升全要素生产效率,而未来的中国制造,其内涵应更多体现的将是品牌和创新,从根本上提升产品质量,创造属于自己的品牌,同时加大先进制造方法的使用,不跟随时代的制造只能慢慢被淘汰。若还是一味的模仿和山寨,那么,或许中国制造的末路也不远了。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关键词:中国制造3D打印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