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消费电子>业界动态> 数字住宅的融合及其他

数字住宅的融合及其他

作者:电子产品世界 时间:2005-04-01 来源:电子产品世界 收藏

美国人眼中的数字增长点

  编者按:今年2月底~3月初,本刊记者赴美国参加了2005电子高峰论坛及嵌入式会议,在北京也参加中国国际广播电视信息网络展览会,亲身体验了一次的盛宴。以下报道的是美国人眼中的消费增长点。

  我们参加了“融合-数字住宅及其他”的讨论会,及其他的主题讲演和新闻发布会,以下就节选部分讨论内容。

  讨论:数字住宅的融合及其他

  消费者怎样想

  美国CEA副总裁:Jeffrey Joseph

  对消费者进行的教育必须来自于最终产品制造商和整个行业的方方面面,以帮助用户进步到所谓的数字化住宅以及“融合”的时代。

  CEA的研究显示,人们在购买数字媒体中心方面,大多数人(59%)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做。有些人声称自己不会去买。但大约有1/4的人表示了在未来五年内购买某种数字媒体中心产品的打算。

  另一个角度看融合

  Gartner半导体集团消费与新涌现技术部首席分析师:Paul O’Donovan

  融合的另一种定义是指内容的可移植性,与“PC”和“消费类电子”都扯不上关系,是播放内容的“合并”。它指在无论多少种不同的应用和架构上都能播放,它是音频+视频+数据。

  这不是指专门为此准备的芯片,而是实地添加的固定设备。你可以给你的电视或者任何一件什么东西添加一个静态摄像头。固定设备也可是便携式的装置,如MP3播放机、数码相机,PDA、移动电话之类的移动通信设备,以及汽车内的娱乐装置—它们必须具备播放音频、视频以及显示数据内容的能力,如汽车中的MP3,而不同的便携式装置间应该有可连接性。但在家庭中指房间的互连性—这是你的高保真系统、A/V、电声、DVD播放器。它们固定不动,几乎不可能挪到别的屋子里去。

  装置-装置的连接

  这是针对付费电视订户的内容提供者,你可以从中获取所订购的电视节目内容,传到某个装置上。它还指便携式装置-固定装置的连接,如果你在手机上录到一些视频内容,要“秀”给你的家人,但你可不想把手机拿到PC那里,拿出多媒体卡,然后插到PC里。非常重要的是,它将是通过线缆连接的或者是无线连接的,不会只是一种固定不变的连接,不会局限于某种连接形式,当然在未来五年内不是不可能的。

  室内-室外的连接

  还有,将来有可能通过电力线来连接你的PDP显示器。同时,还有无线的网络连接,小型的媒体中心装置可以从放在另一间屋里的PC上获取视频内容。

  内容提供者-装置的连接

  因为屋里可能有多台机顶盒;它可以指有线连接、无线连接或者两者兼具的情形。

  最后正是融合所带来的“数字住宅”概念。数字住宅不会停步不前,它将来会带来智能住宅这一概念,它涉及你和白色家电间的互动。我可不是指那些能在大赛开始前提醒你快没薯片或啤酒的冰箱。我谈论的是这样一种加热系统:它能提醒你某个部件在冬天会出故障,你也许要打电话找维修工程师。这种远期的预先和连接能力正是智能化住宅的全部含义所在。

  连接的方式

  连接是有线/无线的混合。

  数字住宅的拓扑架构在很大程度上是混合的,它是沿用下来的旧装置的组合。我们中的每一位都有一些至少用了十年的消费电子产品。例如Paul的高保真功放有37年的历史,也不会扔掉它,因为它工作得还不错。因此融合也是数字/模拟混合的,既有数字部件,也要有模拟输出。

  说到混合标准,未来五年内数字住宅将成为一个战场,802.11、UWB等各种无线标准间将会爆发大战,还有电力线传输等。

  DRM/非DRM内容的混合,这是个真正有趣的话题。人们不仅关心内容的DRM(数字版权管理):而且,内容本身也将决定未来网络的架构,因为只有允许的内容才能从一个装置转移到另一个装置—这当然是无稽之谈,因为我们已经有我们自己的内容,它们不受DRM的限制。我们有CD,可以下载到iPod,这可没有拷贝保护。它们还可以被再次拷贝到其他装置上。因此实际环境是:一部分DRM内容来自于DRM内容提供者,一部分来自于不受保护的内容提供者,还有一部分空间留给了不受保护的内容。

  至于建筑结构,并非所有的住宅都是一模一样的—它们形态各异。就每一所住宅而言,无线连接并不能一来就工作得很好,原因就是房子本身的格局。这对消费类电子设备的制造者来说是个真正的挑战。住宅的混合式结构是一个要加以克服的问题。我们有这样的想法:未来的数字化住宅将是有线和无线连接,也许不同房间之间采用有线连接,而在房间里采用无线连接。

  但是,尽管有上述这些混合的东西,以及给消费者提供的混杂的信息,他们只会慢慢地买齐整个住宅网络,而不会在一夜之间就全部实现—同样,回报也不会一夜间就到来。这是一个长期而缓慢的过渡过程。

  我们对数字住宅方案提出了几个问题: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