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专栏

EEPW首页>博客> “2021全球十大工程成就”今日发布!中国多个项目入选

“2021全球十大工程成就”今日发布!中国多个项目入选

发布人:传感器技术 时间:2021-12-16 来源:工程师 发布文章

12月14日,由中国工程院院刊《Engineering》评选的“2021全球十大工程成就”发布。


“2021全球十大工程成就”是近五年在全球范围内完成、实践验证有效的、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工程科学和技术的重大成果,能够反映某一个或多个领域当前工程科技最高水平。此次入选的成就包括:


AlphaGo和AlphaFold


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研发及应用


极紫外光刻系统


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


杂交水稻


洞察号火星登陆探测器


抗击新冠疫情的公共卫生防疫治理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


特高压输电工程


上述成就体现出三个特征:在核心科学或技术方面取得原创性突破,或解决了长期存在的瓶颈或难点,在单项或多项科学技术指标上具有显著的竞争力,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在技术整合、系统集成,实现工程的安全、精准、绿色等方面具有鲜明的创新特征,或在重大工程的资源配置和组织管理方面有突出创新;在带动产业发展方面取得明显的经济社会效益,促进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升了全人类的生产力水平。


AlphaGo和AlphaFold

2016年,AlphaGo首次战胜人类围棋九段选手;2018年,AlphaFold高精度预测人类蛋白质三维空间结构。有机结合海量数据、先进算法、超强算力和领域知识,新一代人工智能开启了认知决策赋能新阶段,日益显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CRISPR/Cas9

基因编辑技术研发及应用

2020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开发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的科学家。这项被誉为“基因剪刀”的新技术,通过对DNA剪切实现基因组精准、高效修饰,带来了分子生物学的新变革;在遗传病及肿瘤治疗、基因筛查与检测、动植物育种与改良等领域有着巨大的技术潜力。

极紫外光刻系统

极紫外光刻系统以波长13.5纳米的极紫外光为光源,可实现将芯片制程最小工艺节点推进至7纳米、5纳米甚至3纳米。2019年,荷兰阿斯麦公司成功推出新一代极紫外光刻系统,代表了当今最先进的第五代光刻系统,可望将摩尔定律物理极限推向新的高度。

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

2018年,全球第一个5G技术标准制定完成;2019年,5G技术首次实现大规模商业化部署。具有高速率、低时延和大连接特点的5G技术,可用于增强移动宽带、超高可靠低时延通信和海量机器类通信,实现人机物互联互通,大大加快人类社会数字化转型步伐。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

2020年,全球最大、最灵敏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FAST正式开放运行。FAST以喀斯特洼坑为台址,铺设数千块单元组成500米球冠状主动反射面,采用大跨度柔索驱动馈源舱,实现接收机的高精度定位。FAST将让人类探索宇宙未知地带的眼力更加深邃,眼界更加开阔。

杂交水稻

杂交水稻主要利用雄性不育系作遗传工具,培育具有杂种优势的高产、抗病、优质水稻品种。2020年,中国科学家团队培育的第三代杂交水稻,创双季稻亩产1530.76千克的新纪录。杂交水稻的研发成功和大规模推广,是世界作物科学与技术的重大突破,为全球粮食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

洞察号火星登陆探测器

2018年,美国“洞察”号无人探测器在火星成功着陆。作为第一个专门研究火星内部结构的探测器,洞察号携带先进设备,对火星地壳、地幔和地核进行探测,旨在认识火星如何形成和演化及现今的构造活跃程度。这标志着人类对于类地行星的探测开始迈向行星的“内心世界”。
面对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各国纷纷采取措施加以应对。中国、新西兰、韩国等许多国家运用科学的疫情防控策略,开展大规模核酸检测、大数据追踪溯源和健康码识别,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实施分区分级差异化精准防控,有序推进复工复产,有效控制疫情大规模扩散。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
2020年,历经二十多年建成的中国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完成整体验收。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有20多项经济技术指标居世界前列,兼具防洪、发电、航运、生态补水等十多项功能,发挥着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和节能减排的生态效益。

特高压输电工程

特高压输电是当今最高效、最经济的远距离输电方式。2009年,中国首个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投运;2019年,世界首个正负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在中国建成投运。中国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特高压输电网络,实现了能源跨区域、大规模优化配置。


来源:综合《Engineering》网站、中国日报网



*博客内容为网友个人发布,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工作人员删除。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