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专栏

EEPW首页>博客> 《Nature》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垂直堆叠LED,用于高分辨率数字屏幕?

《Nature》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垂直堆叠LED,用于高分辨率数字屏幕?

发布人:旺材芯片 时间:2023-02-11 来源:工程师 发布文章

来源:DT半导体

据悉,麻省理工学院研究人员通过垂直全彩微型LED通过基于二维材料的层传输相关研究发表在《Nature》上。
微型LEDs(µLEDs)已被用于增强和虚拟现实显示应用,这些应用需要极高的每英寸像素和亮度。本文中介绍了迄今为止报道的最高阵列密度(5100像素/英寸)和最小尺寸(4微米)的全彩色垂直堆叠μ LED。这是通过基于二维材料的层转移技术实现的,该技术允许在二维材料涂层基片上通过远程或范德华外延、机械释放和叠加LED来生长近亚微米厚度的RGB LED,然后进行自上而下的制造。还演示了蓝色μLED与硅膜晶体管的垂直集成,用于有源矩阵操作。这些结果为创建用于增强和虚拟现实的全彩微LED显示器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更广泛的三维集成设备类别提供了一个可推广的平台。图片
直立位置:垂直像素。麻省理工学院没有将红、绿、蓝三色二极管并排排列,而是将这些二极管堆叠起来,形成垂直的彩色像素。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发明将红、绿、蓝发光二极管堆叠成垂直像素的方法,而不是将它们并排放置在水平网格中。根据研究团队的说法,每个堆叠的像素都可以生成完整的颜色范围。图1a显示了垂直堆叠的µLED的总体架构。研究人员在石墨烯涂层的GaAs晶片上远程外延ALGAAS基红色LED,并在HBN涂层的蓝宝石衬底上进行INGAN基绿色和蓝色LED的范德华外延,产生了厚度为1-2微米的单晶RGB LED层。通过2DLT工艺从底物中释放。释放的LED膜使用PI吸收器键合层按带隙能量的升序堆叠,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向上方向的光吸收。在转移膜上制备的μLED由透明导电电极(TCEs)、台面结构、侧壁封装层(约300 nm)和溅射接触金属组成。图片
图1:垂直堆叠,由2DLT启用的全彩μLED。a,垂直μLED像素的示意图,由RGBμLED和绿色和蓝色光吸收PI夹层组成。微LED由微LED台面结构、Ni/Au TCE、PI侧壁封装层和Ti/Au金属电极组成。b,三个垂直μ LED像素并排的光学显微镜图像。插图,设备在p接触层(上),台面(中)和n接触层区域(下)的截面扫描电镜图像。c, b中垂直μLED器件在黑暗中****三种不同颜色的EL图像。d,峰值波长分别为665、535和463 nm的RGB μLED的归一化EL光谱。麻省理工学院的Jeehwan Kim说:“这是期刊上报道的最小的微型LED像素和最高的像素密度。”“研究人员的研究表明,垂直像素化是在更小的占地面积上实现更高分辨率显示器的方法。”垂直堆叠的像素对于创造沉浸式视觉体验具有非常高的应用价值。麻省理工学院的Jiho Shin说:“在传统显示器中,每个R、G和B像素都是横向排列的,这限制了每个像素的大小。”“而研究人员将三个像素垂直堆叠,理论上研究人员可以将像素面积减少三分之一。”图片
图2:通过2DLT生产的超薄RGB LED薄膜。a -c,生长在石墨烯涂层GaAs晶片上的ALGAAS基红色LED (a)和生长在HBN涂层蓝宝石衬底上的INGAN基绿色(b)和蓝色(c) LED的外延结构示意图。d - f,红色(d),绿色(e)和蓝色(f) LED的STEM横截面图像。g -i, TRT上2英寸晶圆片大小的独立红色(g),绿色(h)和蓝色(i) LED薄膜的照片。红色(j)、绿色(k)和蓝色(l)μLED分别在外延片上(片上,黑色)、层转移后Si晶圆上(非堆叠(non-stk),红色)和垂直堆叠后Si晶圆上(堆叠,蓝色)的I-V曲线j - l。m - o,在不同注入电流水平下,在Si衬底上制备的红(m)、绿(n)和蓝(o)μLED获得的归一化EL光谱。p,去除残留HBN层后使用蓝宝石衬底的AFM形貌图像。q,r, EBSD图(q)和XRD Φ扫描数据(r)从重复使用的蓝宝石衬底上生长的蓝色LED获得。s,从生长在原始(红色)和重复使用(蓝色)蓝宝石衬底上的蓝色LED器件获得的I-V曲线。该研究的制造技术建立在麻省理工学院之前的研究基础上,该研究旨在从硅晶片和其他表面上生长和剥离完美的二维单晶材料,这种方法被称为基于二维材料的层转移(2DLT)。基于二维材料的层转移(2DLT)技术,该技术允许(1)超薄RGB LED(厚度:1 - 2微米)通过远程外延或范德华外延在二维材料涂层基材上外延,(2)从2D材料中机械释放LED层并随后重用基材,(3)通过使用粘合剂聚合物层进行堆叠,(4)自上而下制造以产生垂直RGBµLED。研究人员的垂直μ LED实现了约9 μ m的总厚度,这使得μ LED阵列的制造具有创纪录的高密度。从2D材料中快速精确地机械释放LED,允许高通量生产µLED,晶圆的可重用性降低了材料成本。研究人员还开发了波长选择性聚酰亚胺(PI)吸收器(约1.6 μ m),既可作为胶粘剂中间层,也可作为光学滤光片,防止LED膜之间的干扰,并无需加入额外的光学元件。研究人员展示了一个像素间距为14µm(大约1800 PPI)的小型µLED显示器,由蓝色µLED垂直集成硅薄膜晶体管(TFTs)组成,用于有源矩阵操作。最后,研究人员通过在2D材料上制备的高分辨率、选择性质量传递的µLED,展示了2DLT在大规模µLED显示屏构建中的实用价值。图片
图3:通过波长特定的、基于PI的吸收器防止PL。a,蓝光和绿光吸收层的光学传输光谱,防止由于LED层之间的串扰而导致的颜色调制。b,分别涂有(有ABS.)或没有(没有ABS.)吸收层的蓝色(左)和绿色(右)μ LED的原理图和归一化EL光谱。插图,吸收剂涂层的μ LED的EL光谱放大图。c,一个转移的非堆叠蓝色µLED(非堆叠,黑色)的示意图(左)和记录的EL光谱(右),一个通过PI胶粘剂层集成在绿色µLED上的蓝色µLED(无ABS,红色)和一个通过蓝色吸收层集成在绿色µLED上的蓝色µLED(有ABS,蓝色)。误差条代表至少三次测量的S.D.。图片
图4:启用2DLT的全彩垂直超微微米LED。a,垂直μLED的EL显微镜图像,通过混合RGB颜色照亮红、绿、蓝、黄、橙、青、粉、紫和白光。b,垂直μ LED发出的紫色、黄色和青色光的代表EL光谱。c,垂直μLED****白光的代表EL光谱。d, CIE 1931颜色空间中垂直μLED(实线和圆)的色度,与sRGB(虚线和三角形)和DCI-P3(虚线和正方形)色域一起绘制。c中白色EL的位置由坐标(0.314,0.341)处的白色圆圈表示。e,用于近眼显示应用的垂直μ LED阵列的光学和EL显微镜图像,有七种不同的尺寸(PPI 1000 - 5100)。总之,研究人员展示了基于二维材料的外延、层转移和超薄单晶RGB LED薄膜的异构集成策略,用于构建垂直堆叠的全彩LED阵列,具有创纪录的高器件密度。研究人员还展示了一种基于蓝色μLED垂直集成Si TFTs的有源矩阵显示器,以及一种基于2DLT的传质过程,可以将垂直μ LED的效用扩展到大规模显示器。通过开发具有增强材料和器件特性基于远程外延的蓝色和绿色LED,具有更高透明度的透明导电氧化物和分布式布拉格反射器,结合无色粘附层,可以消除向下LED****的损失,垂直μLED的性能可以进一步提高。本文介绍的材料、器件架构和制造工艺有潜力帮助实现全彩、基于μLED的AR/VR微显示器、电视和智能手机显示器,以及广泛的三维集成光子、电子和光电子系统。文章来源:
https://optics.org/news/14/2/1/mit_feb23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2-05612-1#Sec1


*博客内容为网友个人发布,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工作人员删除。



关键词:麻省理工

技术专区

关闭